-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逐步聚合反应的种类;;;2.2缩聚反应;以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聚合反应为例:;2.2.2缩聚反应分类;2.3逐步聚合反应单体;合成一种具体的线型缩聚物可以有多种聚合反应路线和相应的不同单体形式,但是按照合成这些单体的难易程度、聚合反应进行的难易以及所得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高低,通常只有一两种单体是最符合条件的。;例:羧酸衍生物的活性取决于酰基上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或者对应质子酸酸性的强弱。
ClOC6H4COClHOOCC6H4COOHHO(CH2)2OOCC6H4COO(CH2)2OH;3、4、8、9、10、11以及13元以上环的张力均较大,环化倾向忽略
7、12元环的张力中等,控制反应条件;
5、6元环张力最小,线形聚合很难进行。在羟基酸和氨基酸的通式中,当亚甲基数n为3或4时即属于这种情况。;2.4线形缩聚反应平衡;n;(1)聚合体系为真溶液;
(2)官能团的邻近基团及空间环境相同;
(3)体系黏度不妨碍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排出。;2.4.2反应程度和聚合度;2.反应程度与聚合度的关系;p;2.4.3聚合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公式适用前提条件:(1)官能团等活性;(2)等物质的量配比。;当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量在10000以上,p≈1,则有:
此为著名的线形平衡缩聚反应方程,即许尔兹公式。由此公式知:要获得相对分子量高的聚合物,必须使用敞开反应器,采取各种措施排除小分子副产物。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
敞开体系,p≈1。;2.4.4缩聚反应中的副反应;发生于两个大分子链之间的副反应。;发生于大分子链内部。;抑制环化反应:提高单体浓度;环化反应的活化能一般高于线型
聚合反应,降低反应温度。;2.5线型平衡缩聚反应动力学;质子浓度决定于该酸的解离常数,为简化,只考虑质子浓度,将解离常数包括在常数k中,则:;分离变量,并积分,得:;根据聚合度与反应程度的关系,可得聚合度随聚合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自催化缩聚反应的酯化速率太低。实用中往往采用外加酸(如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用外加酸作催化剂时,聚合过程中氢离子浓度不变,参加反应功能团是等当量,因此:;结论:外加酸催化的聚酯反应为二级反应,聚合度与单体起始浓度和反应时间成正比。一般情况下,在0.9以下的低反应程度,上式无线形关系,大于0.9,线形关系良好。通常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的速率常数比自催化聚合速率常数大1~2个数量级左右。因此工业上常采用外加酸催化工艺。;2.5.3动力学研究方法;2.5.4平衡缩聚反应动力学简介;2.6相对分子质量;a-R-b均缩聚反应单体:不可能进行控制,亦无必要。
a-R-a+b-R’-b混缩聚反应:;缩聚物同系物(含单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总官能团物质的量的一半:
N=Na(1-p)+Nb(1-?p)
缩聚物同系物(含单体)的平均聚合度:;(1)?=Na/Nb?1,称作“官能团摩尔系数”,也叫“当量系数”,永远小于等于1。
(2)当?=1时即两种官能团完全等物质的量配比,得Xn=1/(1-p)
(3)当p=1时,聚合度完全由起始官能团的摩尔系数决定:;(1)混缩聚反应,决定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首要因素是官能团的物质的量的配比,其次才是反应程度。
(2)控制单体配比方法,不仅实现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同时得到的聚合物分子两端带有无法继续反应的相同官能团。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加入适量单功能团化合物;反应程度pa?1时(即物质的量少的官能团反应完毕)可以简化为:;2.6.2线型平衡缩聚反应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在聚合反应后期减压有利于排除小分子;另一方面,在反应初期却不利于维持低沸点单体的等物质的量配比。;有利于加强反应物料的均匀混合与扩散,同时强化传热过程以利于温度控制。对于高分子合成反应,搅拌有利于排除生成的小分子副产物,但反应后期,强烈的搅拌导致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原因是高强度的搅拌剪切力引起的机械降解。;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缩聚物的基本条件;;2.8体型缩聚反应;体系由凝胶和溶胶两个部分。凝胶(不溶、不熔)为交联网状结构,溶胶(可溶、可熔)包裹于凝胶的网状结构中。
特点:凝胶化过程具有突然性,提前预测凝胶点至关重要。;2.8.2预聚物分类;酚醛树脂预聚体;固化;此外,还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类型;2.结构预聚物;官能度f;(1)nA=n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