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诗词教学课堂实录.docxVIP

九年级诗词教学课堂实录.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诗词教学课堂实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堂教学实录

——兼谈九年级诗词鉴赏方法的渗透

授课教师:(略)

授课班级:九年级(X)班

授课时长: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已按要求预习,借助工具书疏通了字词,了解了作者刘禹锡及写作背景的大致情况。教室多媒体屏幕上显示课题及作者。)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师:同学们,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们遭遇挫折、身处逆境时,内心总会有所感触,或消沉,或愤懑,或反思,或昂扬。一千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他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谪偏远之地长达二十三年。当他终于被召回京城,在扬州与友人相聚时,友人写下一诗赠他,感慨他的遭遇。而他,却以一首诗回赠友人,展现了他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坚韧。这位诗人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他的这首传世佳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题目中的“酬”是什么意思?“乐天”指谁?谁来为我们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

生1:“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就是白居易,他字乐天。题目意思就是:在扬州初次与白居易相逢的宴会上,以诗来酬答他赠送的诗。

师:解释得很准确。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唐代诗坛的巨匠,两人友谊深厚。这次扬州相逢,既是久别重逢,也是两位诗人人生际遇的一次碰撞。这首诗,便是这种碰撞下迸发出的智慧火花。

二、初读感知,把握基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生2:(朗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师:读得很流畅,字音也准确。同学们觉得他读的节奏怎么样?情感上有没有可以调整的地方?

生3:我觉得“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弃置”两个字可以重读,更能体现那种被抛弃的感觉。

生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感觉应该读得稍微昂扬一些,和前面的“凄凉”形成对比。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确实,朗读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更要读出情感的起伏变化。这首诗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生(齐):不是。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初步的感受,再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诗人情感的流动。(师生齐读)

师:很好。通过朗读,我们大致能感受到诗歌前半部分似乎有些低沉,而后半部分则转向——

生(齐):积极、昂扬。

三、精读品析,探究意蕴

师: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我们要深入理解诗意,就需要逐联进行品味。先看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诗人的心境如何?

生5:写了诗人被贬的地点是“巴山楚水”,时间长达“二十三年”。“凄凉地”和“弃置身”说明他当时处境艰难,内心是悲凉的。

师:“凄凉地”,怎样的地方算是“凄凉地”?“弃置身”,一个“弃”字,饱含了多少辛酸?二十三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三年?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心怀壮志的人,在偏远之地消磨了二十三年的光阴,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体验?

生6:孤独、无奈、被朝廷遗忘的痛苦。

师:说得好。这种“凄凉”和“弃置”之感,是诗人对自己漫长贬谪生涯的高度概括,奠定了诗歌开篇的情感基调。

师:再看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大家课前预习时查阅了吗?谁来为我们解释一下“闻笛赋”和“烂柯人”分别指什么?

生7:“闻笛赋”指的是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康故居,听到邻人吹笛,感怀故人,写下了这篇赋。刘禹锡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他那些因参与王叔文变法而被害的朋友。

生8:“烂柯人”是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见两童子下棋,看完棋发现斧头柄都烂了,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百年。刘禹锡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回来后感觉世事变迁,恍如隔世。

师:两位同学解释得非常到位。典故的运用,是古诗词的一大特色,它能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那么,“怀旧空吟”的“空”字,“到乡翻似”的“翻”字,用得好在哪里?

生9:“空”字,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诗人怀念旧友,却只能空自吟诵《思旧赋》,朋友已经不在了,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

生10:“翻”字,是反而、反倒的意思。没想到自己回到家乡,竟然像烂柯人一样,一切都变了,有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师:分析得很精妙。“空”与“翻”,不仅准确传达了诗人的情感,更增添了诗句的张力。这一联,诗人通过典故,将对旧友的思念、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融为一体,情感更为深沉。

师:接下来是颈联,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大家怎么理解?它仅仅是在写景吗?

生11:表面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合肥离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海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40104MA8NE3M66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