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工之侨献琴》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工之侨献琴》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工之侨献琴》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5.【甲】文选自《》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8.【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9.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10.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

(2)【乙】文启示:

【答案】5.吕氏春秋伯牙鼓琴6.(1)等到,待(2)让、令7.富贵人路过并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黄金交换了它。8.(令人)问之于丁氏;请人将琴做旧。(请人将琴作断纹、古,埋入土中)9.C10.(1)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2)判断人或事物的优劣不能只看外在,不看实质。(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

【解析】5.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出自《吕氏春秋》,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伯牙鼓琴》。《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待。

(2)句意:(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使:让,令。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过,路过;之,指琴;易,换,交换。

8.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得:(令人)问之于丁氏;

第二空:根据乙文中的“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可得:请人将琴做旧。(请人将琴作断纹、古,埋入土中)。

9.考查内容理解。

C.“由于使用方法不同”有误。联系乙文内容可知,琴还是那把琴,只是做旧了,就成了珍品。所以应为:由于表象不同。

故选C。

10.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甲文中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做法可得启示:对于会议,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这样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根据“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可得启示:切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

根据乙文中工之侨两次献琴的经历可知,琴还是那把琴,只是经过了做旧处理,就变成了珍品,由此可得启示:判断人或事物的优劣不能只看外在,不看实质。(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

【点睛】参考译文:

【甲】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