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夏鹃:在寂静中燃烧的晚霞
我总觉得,夏鹃是开在时间拐角处的花。当春日那场盛大而喧嚣的花事已如潮水般退去,当桃李樱杏的绚烂化作尘泥,当连晚春的荼蘼也已奏罢最后一曲,整个世界的绿意仿佛陷入一种单调而疲惫的沉寂时,夏鹃,才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点燃了自己。它不像它的姊妹春鹃,在百花争艳的时节里凑一份热闹;它选择了一条更为孤寂、也更为艰难的道路——在众芳摇落之后,独自面对即将到来的、漫长而炎热的夏季。于是,每年期待它,我去的都不是什么名园胜圃,而是外婆家后院那座废弃已久的、青石垒就的假山——那里,在石缝与苔藓之间,生长着几丛年岁久远的夏鹃。
那假山早已荒芜,流水干涸,只留下水痕与岁月的印记。青石被风雨侵蚀成深褐色,上面覆盖着厚厚一层天鹅绒般的翠绿苔藓。夏鹃的枝条便从这些石缝里倔强地探伸出来,盘根错节,苍劲有力,带着一种与娇嫩花朵形成鲜明对比的、近乎悲壮的沧桑感。它的叶片是狭长的椭圆形,革质,深绿色,常年不凋,默默地积蓄着力量。
远望,在那一大片沉郁的、由墨绿苔藓与深褐岩石构成的背景上,夏鹃的花朵,便显得格外触目,也格外惊心。那是一种极其浓烈、极其纯粹的色彩。有炽热如火焰的鲜红,仿佛要将周遭的空气都点燃;有娇艳如胭脂的粉红,在寂静中透出几分温柔的倔强;有纯净如初雪的白色,在绿意包围中显得那么孤高皎洁;还有那罕见的、带着梦幻气息的淡紫色,如同晚霞最后一抹瑰丽的余晖。它们一簇簇,一团团,紧密地缀在枝头,不像春花那般疏朗有致,而是以一种近乎密集的、饱满到极致的方式,拥抱着有限的枝条,形成一种喷薄而出的、生命意志的强烈宣泄。
走得近了,你会被它花朵结构的精巧所震撼。那盛开的,是典型的杜鹃花形,漏斗状,花瓣薄如蝉翼,却又带着丝绸般的光泽。五枚花瓣(或重瓣品种的更多)向外翻卷,边缘常常带着细微的波浪,如同芭蕾舞裙的裙裾。花瓣上有时会点缀着深色的斑点,如同美人面颊上俏皮的雀斑,或是洒落的泪痕,平添几分生动与故事感。花蕊细长,从花心深处探出,顶端戴着小小的、金黄色的“帽子”,像一簇簇微型的焰火。
而最令我动容的,是它开放时的姿态。它不像有些花,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夏鹃的开放,是彻底的、毫无保留的。每一朵花都极力地张开,将自己最核心、最脆弱的部分也袒露出来,仿佛知道属于自己的时光有限,故而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在这寂静的夏日里,发出最响亮的光与色的呐喊。它的花期,恰逢春去夏来,万物由萌发转向成长的过渡时期,这使它的绚烂,带上了一种承前启后的、孤独的使命感。
这般在寂静中爆发的绚烂,为何偏偏选择在百花寥落、绿意统治的时节?它难道不感到孤独,不觉得不合时宜吗?我长久地凝视着那在荒芜假山上燃烧的花丛,忽然觉得,这并非一种无奈的凋零前的挣扎,而是一种主动的、清醒的抉择,一种对生命节奏的独特理解与坚守。
这或许,正是夏鹃令我感到震撼并获得力量的根源。它所代表的,不是一种随波逐美的、趋同性的美,而是一种逆流而上的、异质性的美。它不追求在繁华中锦上添花,而是选择在寂静中雪中送炭,用自己全部的热烈,去对抗季节的单调与精神的倦怠。这是一种何等独立而又勇敢的生命力!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敢于坚持自我、在不合时宜处开出不朽之花的灵魂。他们往往不属于主流,甚至被视为异类,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造,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譬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在政治昏暗、礼教虚伪的年代,他们选择放浪形骸,寄情山水,以看似怪诞的行为捍卫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嵇康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慨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其生命姿态,何其壮烈,又何其孤独,正如在寂寥山野中独自盛放的夏鹃,以个体的陨落,照亮了后世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
再如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不被理解与认可的贫困与孤独中度过。他的色彩,那般炽热、那般扭曲、那般充满生命张力,如同夏鹃燃烧的花瓣,超越了当时绘画传统的藩篱。他曾在信中写道:“我希望它们能带来一些安慰,就像音乐所做的那样。我要画这样的作品,一个在百年后看来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人,他不曾被理解,然后我的画作将尽我所能地阐明他是谁。”这无异于夏鹃的信念——即使此刻无人欣赏,也要在寂静中完成自身最极致的表达,相信美的价值本身,足以穿越时空。
于是,我外婆家假山上的这几丛夏鹃,便是我个人的、微缩的精神灯塔。它不在舞台中央,就在这被遗忘的后院角落。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告:真正的价值与美丽,不必依附于潮流与认可,它可以源于内心的确信与坚守。每一次凝望,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灵魂的激励。我在它的热烈与孤独中,学习抵抗从众的惰性,学习在寂寞中耕耘,汲取那敢于在“不合时宜”中活出真我色彩的、孤勇的决绝。
由花及人,这种“逆时绽放”的生命选择,又何尝不映照着人类文明进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少数派”与“先驱者”?历史的进步,常常并非由多数人的共识所推动,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