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VIP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描绘的是江河汇入大海的壮丽图景和宽广胸怀。千万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奔腾着、驰骋着,涌入汪洋大海。它们撞击出振聋发聩的巨响,迸发出层层浪花,又慢慢地归于平静,最终心安理得地相互交汇、融合,相辅相承,达到和谐的状态。②这个过程,诠释了完美的“和”的精髓。

③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使我国的“和”文化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精神:“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挑拨离间;“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和”是“和衷共济”,不同室操戈。④“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骋(chéng)

B.融合

C.相辅相承

D.间(jiān)

2.文段中画波浪线处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川流不息

B.振聋发聩

C.心安理得

D.风云变幻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性学习

(★★★)

班级举行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主题的活动,小语为此设计了一幅宣传海报,请你帮他进行解说,完成下面小题。

4.这幅宣传海报由两部分组成。上方画的是:___________;下方画着林立的楼宇。这幅宣传画寓意深刻,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

5.请为这幅宣传海报拟一个恰当的题目。(至少含一种修辞,比喻、拟人、对偶等均可,16个字以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

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①;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②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节选自《墨子?兼爱》)

【注释】①篡:掠夺。②敖:同“傲”,傲视。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不独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与“率妻子邑人”中的“子”,意思相同。

B.甲文“女有归”中的“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货”,均为古今异义词。

C.甲文“是故谋闭而不兴”与乙文“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中的“是故”,意思不同。

D.甲文“盗窃乱贼”与乙文“则不相贼”中的两个“贼”,意思相同,均为偷盗。

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大道之行也”与乙文“是以仁者誉之”中的两个“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B.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与乙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中的两个“其”,用法相同。

C.甲文中的“大道”指儒家所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道之行”即为“大同”。

D.乙文“子墨子”中的第一个“子”字,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可译为“先生”。

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阐述古人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文章前两句进行的是纲领性说明。

B.甲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乙文墨子“兼爱”思想的具体表现。

C.甲文从个人修为方面体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乙文侧重通过“兼爱”构建理想社会。

D.甲、乙两文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且骈散结合,节奏分明,变化有致。

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多选不得分)

凡天下A祸篡B怨恨C可使毋D起者E以相爱生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11.“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分析“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