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元稹《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稹《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赏析与习题解析

中唐元和年间的一个清晨,元稹推开书斋的窗,迎面而来的风已褪去盛夏的燥热,带着几分清爽。院中的梧桐叶悄然落下几片,远处田埂上,农人正弯腰查看即将成熟的禾黍——处暑到了。这位与白居易共创新乐府运动的诗人,向来善于以诗记录生活与自然,此刻,节气的物候变化在他眼中化作诗句:老鹰开始陈列猎物似祭鸟,天空渐高渐远,暑气收敛间庄稼成熟,草虫在静风中低吟。这些细碎却鲜活的景象,最终凝结成《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成为唐诗中少见的、以节气为主题的写实佳作,既藏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浸透着农耕社会的生活温度。

一、诗作原文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本诗收录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六,作为元稹《咏廿四气诗》组诗中的一首(组诗共二十四首,对应二十四节气),这首诗格律严谨,为五言律诗,押侵韵,四联结构完整,起承转合自然,体现了中唐律诗的成熟风貌。需注意白藏一词,部分通俗选本误作白霜,实则白藏是古代对秋天的雅称(五行中秋天属金,色白,故称白藏),元稹用字贴合传统文化,不可随意篡改。

二、白话译文与字词精解

白话译文

近来老鹰开始捕捉鸟类,先陈列猎物似祭祀般,

渐渐发觉秋天已深深到来。

树叶飘落,空对阵阵秋风感到惊讶,

天空高远,却寻不见夏日的燥热心绪。

暑气收敛,禾黍作物已然成熟,

秋风宁静,草间虫儿正低声吟唱。

慢慢斟满杯中酒,

从容调弄膝上的琴。

重点注释

向来:近来、近日,指处暑节气前后的一段时间,体现诗人对物候变化的持续观察。

鹰祭鸟:处暑一候的物候特征,指老鹰感知秋气渐浓,开始大量捕捉鸟类,捕捉后会将猎物陈列在巢边,形似祭祀,故称祭鸟(出自《礼记?月令》)。

白藏:古代对秋天的雅称,因五行学说中秋天属金,对应颜色为白色,且秋天万物收藏,故称白藏,此处代指秋天。

叶下:树叶落下,对应处暑天地始肃的二候特征,指秋天来临,草木开始凋零。

空惊吹:空对秋风感到惊讶,惊字赋予诗人主观感受,暗含对夏去秋来的感慨;吹特指秋风。

不见心:指夏日的燥热心绪消失不见,心代指燥热的感觉,而非实际的心情,体现暑气收敛的节气特点。

气收:指暑气收敛、消退,是处暑最核心的气候特征(处暑即出暑,意为炎热离开)。

禾黍:泛指水稻、黍子等农作物,禾黍熟对应处暑三候禾乃登(登即成熟、收获),是处暑对农耕的重要意义。

草虫吟:草间的昆虫鸣叫,秋凉后虫鸣渐低,与盛夏的蝉鸣热闹不同,体现秋日的宁静。

缓酌:慢慢斟酒,缓字体现诗人闲适的心境,与秋日的平和氛围相契合。

容调:从容调弄,容字呼应缓,展现诗人在节气更迭中从容自在的生活态度。

三、作者背景与创作情境

元稹:写实诗人的自然观察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风格写实质朴,善于从生活、自然与社会现象中提炼题材。除了大家熟知的《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抒情诗,他还创作了大量关注民生、记录日常的作品,《咏廿四气诗》组诗便是其写实风格的延伸——以二十四首诗对应二十四节气,每首捕捉该节气的物候、气候与人文活动,堪称中唐时期的节气百科诗。

创作时间:中唐农耕文明的节气记录

《咏廿四气诗》组诗创作于元和年间(806-820),正是元稹仕途相对稳定的时期(曾官至宰相)。这一时期,中唐社会虽历经安史之乱的创伤,但农耕经济逐渐恢复,朝廷重视农业生产,而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农耕的重要历法,在民间与文人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

元稹创作这组诗,既有记录自然规律的意图,也暗含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处暑作为暑气止,秋收始的关键节气,禾黍熟直接关联民生收成,诗人以诗记录,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农耕文明的尊重。此外,元和年间元稹与白居易频繁唱和,两人都注重诗歌的实用价值与通俗性,《咏廿四气诗》也可能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节气知识,体现了新乐府运动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理念。

情感基调:节气更迭中的从容心境

与元稹早年因贬谪而作的《江陵三梦》等悲苦诗作不同,《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的情感基调平和闲适。诗尾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在节气更迭中从容自在的心境——没有对夏去的惋惜,也无对秋来的悲戚,只有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对当下生活的享受。这种心境既源于他当时稳定的仕途,也与中唐文人外儒内道的人生态度有关:以儒家情怀关注民生(如禾黍熟),以道家心态顺应自然(如缓酌容调)。

四、相关知识梳理

1.处暑节气的物候与文化内涵

类别

具体内容

诗中体现

农耕/生活意义

三候特征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