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柳色中的离别记忆:白居易《青门柳》赏析与习题解析
长安城东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青门外的柳树已在晨光中舒展枝条。露水打湿了新绿的柳叶,微风拂过,千万条柳枝轻轻摇曳,如同无数双挥动的手。这里是送往迎来的离别之地,折柳赠别的人们络绎不绝,清脆的马蹄声与低沉的告别声交织在一起,消散在晨雾中。白居易站在城楼上,望着这棵承载了太多离情别绪的柳树,看着那些被不断折取的枝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棵青门柳,见证了多少人的不舍与牵挂,又承载了多少人间的离愁别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青门柳》,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萦绕在柳丝间的伤感与无奈。
一、诗作原文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二、白话译文与字词精解
白话译文
那满树青翠的柳叶啊,竟是令人伤心的颜色,
这伤心的柳色,曾融入多少人的离愁别恨之中。
只因靠近京都城门,这里成了频繁送别的地方,
长长的柳条被折取殆尽,连春风也因此变得稀疏。
重点注释
青门:指长安城东面的霸城门,因门色青而得名,是唐代长安重要的送别之地。汉代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门楼上有青色装饰,俗称青门,后世遂以青门泛指京城城门,成为离别意象的文化符号。
伤心色:令人伤感的颜色。诗人将柳树的青色与离别伤感联系起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色彩。
离恨:离别带来的愁苦怨恨。这里指人们因离别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都门:京都的城门,此处特指长安青门。唐代京城城门是送别亲友的重要场所,形成了独特的送别文化。
长条:指长长的柳条。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柳与留谐音,折柳象征着希望对方留下的美好愿望。
减春风:春风因此减弱。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既指柳树因枝条被折取而失去生机,也暗示频繁的离别让春天的美好氛围变得淡薄。
三、作者背景与创作情境
官场沉浮中的情感体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历经德宗至武宗八朝,官场生涯几经起落,既有在朝中担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的得意时光,也有被贬江州司马的失意经历。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青门柳》创作于白居易任京官期间(约806-815年),具体而言可能是在他担任左拾遗或翰林学士时期。这一阶段,他常目睹甚至亲身经历同僚的迁谪与离别,对官场的聚散无常有着深刻体会。作为一位关注现实、情感丰富的诗人,长安青门外频繁的送别场景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尤其是折柳送别这一习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唐代送别文化的生动见证
唐代社会交通发达,人员流动频繁,送别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形成了独特的送别文化。青门作为长安城东的重要门户,是送别东行友人的必经之地,自然成为送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当时盛行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柳谐音留,柳枝的柔韧特性也象征情谊绵长,折柳相赠成为表达不舍之情的重要方式。
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期,社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冲击后逐渐稳定,但官场斗争依然激烈,官员的升迁贬谪十分频繁。这种社会背景使得送别不仅是私人情感的表达,更蕴含着对仕途沉浮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青门柳》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创作的,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理。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官员送别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从城门送别到驿站饯行都有相应仪式。这种制度化的送别活动,使得青门柳成为承载集体情感记忆的文化符号,而白居易则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了这一符号背后的深层情感内涵。
四、相关知识梳理
1.白居易咏柳诗对比分析
诗作
创作时期
核心意象
情感基调
艺术特点
《青门柳》
京官时期
离别之柳
伤感中见反思
直抒胸臆,象征鲜明
《杨柳枝词》
洛阳闲居期
荒园之柳
惋惜中见不平
托物言志,对比强烈
《赋得古原草送别》
青年应试期
离离原草
坚韧中见豪情
以草喻情,意境开阔
《池上柳》
晚年闲适期
池边垂柳
恬淡中见超脱
静观自得,意境清幽
这组对比展现了白居易不同人生阶段对柳树意象的不同运用。《青门柳》作为其京官时期的作品,直接关联社会习俗和集体情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而晚年的咏柳诗则更多转向个人心境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的发展变化。
2.唐诗中青门意象的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典型诗句
情感内涵
离别之地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岑参)
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京城门户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岑参)
对仕途奔波的感慨
时光流逝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王维)
对世事变迁的叹息
隐逸情怀
何事青门逢故人,近来方解作闲人(刘禹锡)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青门在唐诗中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概念,成为一个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白居易在《青门柳》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