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1-
颌部蜂窝织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一、颌部蜂窝织炎概述
1.颌部蜂窝织炎的定义与分类
颌部蜂窝织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颌面部,包括口腔、面部皮肤、肌肉、脂肪等组织。该疾病的特点是病变迅速扩散,炎症反应强烈,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颌部蜂窝织炎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病因,颌部蜂窝织炎可分为细菌性蜂窝织炎和真菌性蜂窝织炎。细菌性蜂窝织炎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真菌性蜂窝织炎相对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细菌性蜂窝织炎的发病率约为真菌性蜂窝织炎的10倍。
(2)根据临床表现,颌部蜂窝织炎可分为急性蜂窝织炎和慢性蜂窝织炎。急性蜂窝织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常伴有高热、寒战、局部疼痛等症状。慢性蜂窝织炎病程较长,病情相对稳定,患者可能仅有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据统计,急性蜂窝织炎的发病率约为慢性蜂窝织炎的5倍。
(3)根据病理生理特点,颌部蜂窝织炎可分为化脓性蜂窝织炎和非化脓性蜂窝织炎。化脓性蜂窝织炎是指病变组织中出现脓液,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食欲不振等。非化脓性蜂窝织炎则无脓液形成,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在临床实践中,化脓性蜂窝织炎的发病率约为非化脓性蜂窝织炎的2倍。
以下是一些颌部蜂窝织炎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患者,男性,45岁,因面部肿胀、疼痛3天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期有感冒症状。体检发现患者右侧面部肿胀明显,皮肤红肿,触痛敏感。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诊断为细菌性急性颌部蜂窝织炎。
案例二:患者,女性,58岁,因左侧面部反复肿胀、疼痛5年就诊。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体检发现患者左侧面部肿胀明显,皮肤呈紫红色,触痛敏感。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诊断为真菌性慢性颌部蜂窝织炎。
案例三:患者,男性,35岁,因左侧颌下区肿胀、疼痛2天就诊。患者既往有口腔溃疡病史,近期有吸烟史。体检发现患者左侧颌下区肿胀明显,皮肤红肿,触痛敏感。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诊断为细菌性急性颌下区蜂窝织炎。
通过对颌部蜂窝织炎的定义与分类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2.颌部蜂窝织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颌部蜂窝织炎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物理性损伤等。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是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常见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病毒感染较少见,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物理性损伤如咬伤、刺伤等也可导致颌部蜂窝织炎的发生。
(2)颌部蜂窝织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局部机制主要包括细菌侵入、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和血管反应。细菌侵入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进入组织,组织损伤可能由物理性因素或局部疾病引起。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血管反应包括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和渗出。
(3)全身机制涉及免疫系统和炎症介质的参与。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会激活,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此外,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容易发生颌部蜂窝织炎。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3.颌部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1)颌部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热痛、触痛敏感,肿胀范围迅速扩大,可伴有硬结或水疱。皮肤表面可能出现瘀斑或坏死。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颌部蜂窝织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如皮肤红肿、热痛、触痛敏感等,可初步诊断为颌部蜂窝织炎。其次,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有助于支持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显示局部组织肿胀、积液等改变。最后,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如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可确定病原体。
(3)颌部蜂窝织炎的诊断需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首先,需与丹毒鉴别,丹毒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但边界较清楚,无触痛敏感。其次,需与面部脓肿鉴别,面部脓肿局部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此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冠状老年性白内障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贯穿性大脑动脉闭塞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光接触性皮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光性角膜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光源性癫痫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光照性皮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腘窝部瘢痕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过度外展综合征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创伤性囊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的发育性疾患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的其他疾病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的血外渗性囊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的牙槽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骨闭合异常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骨恶性肉芽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骨骨髓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 颌骨骨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