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暑多夹湿:暑热季节,气候炎热,且常多雨水而潮湿,热蒸湿动,弥漫于空间—暑邪常兼挟湿邪致病,故可见发热烦渴+四肢倦怠困重、胸闷呕恶、大便溏滞不爽(治暑必兼治湿)(热病征象)(湿阻病征象)。第30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6.4.湿邪湿的概念:长夏主气。长夏时当夏秋之交,阳热始降,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湿气最盛,湿邪最多。长期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居处潮湿,或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汗出后湿衣未换皆易导致湿邪外感。是为外湿,乃为湿邪由外侵犯人体。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阳虚损,水湿不化,招致外湿内侵,停聚于内而成。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弥漫;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第31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胸闷脘痞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为有形之邪,留注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致呕恶不舒,大便不畅,小便不利。湿为阴寒之邪,阴盛阳病,脾为阴脏,喜燥而恶湿,最伤脾阳,运化失权,见腹泻、水肿、尿少或腹水。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指湿邪为病,多见重着症状。湿性粘滞、弥漫:“粘”,即粘腻。“滞”,即停滞、阻滞。湿邪粘着凝滞,可见病情缠绵,留着,不易速去。病程迁延较长,反复发作而难愈。“弥漫”,指水湿之邪为病,病位常弥散而不局限。弥漫三焦无处不到。外而肌腠皮毛,内而脏腑组织。第32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位,指人体的下部,1.6.5.燥邪燥的概念:燥为秋季主气。气候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以致出现秋凉、劲急、干燥的气候。故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则易发生燥邪为患。按照病邪的特性,将燥邪分成温燥、凉燥两类。温燥:秋季有夏季火热之余气存在,燥邪中兼有暑热特性。凉燥:深秋季节,气温下降。燥邪中兼夹近冬之寒气。燥邪概念和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第33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具有干燥涩滞的特性,故其致病最易耗伤人体之津液。阴津亏虚,干燥不润之象,如口鼻干燥,口干咽干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皲裂,毛发不荣,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症。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肃濡润,既不耐湿,更不耐燥,湿则饮停,燥则津伤。且肺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又外合皮毛,故燥邪伤人,最易损伤肺脏阴津。肺津为燥邪所伤,失其滋润,则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均受影响,可现干燥津亏症,肺和大肠相表里,故肺燥亦能影响及大肠的传导功能——大便干燥不通。(燥与肺相应之说)第34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6.6.火邪火的概念:火(包括温、热)为阳盛之气所化生,故火热、温热并称。火热旺于夏季,其他季节也可见。所谓气有余便是火。火邪,分为外火和内火。外火,称为火毒,就是我们现实意义中的有形之火。亦由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六气皆可化火)。中医理论中谈论的火,多是内火。内生之火热邪气:由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火热邪气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燔上,易扰神明,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肿疡。第35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上炎,易扰神明:火热之邪,主炎热躁动,其性升腾炎上,故属于阳邪。火易耗气伤津:证见口渴喜饮。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人体阴津耗伤,表现热象+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阳热亢盛的实火。正盛邪实的实火最能损伤人体正气,耗伤阴津,气随津脱,正气受损(“壮火食气”)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耗阴液,筋脉失养,出现视物模糊,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肝风内动,四肢抽搐(“热极生风”)火热之邪令血行加速,灼伤脉络,迫血妄行第36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疠气(瘴气)2.1.疠气的基本概念: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2.2疠气的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2.3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条件——与气候、环境、饮食卫生,以及社会影响,预防和隔离等因素有关。第37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内伤性致病因素内伤性致病因素包括了七情、饮食、劳逸过度等几个方面。《内经》把七情和五脏功能结合。“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功能和情志改变息息相关。“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古典中医理论更多侧重于饮食的四气五味和脏腑、时令节气的饮食相宜等等上。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其实说的就是饮食的最基本要求劳逸损伤,这也是内伤原因的重要方面。“久视伤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SA测量系统分析-二次元.pdf VIP
- 视频处理软件:Final Cut Pro二次开发_(1).FinalCutPro二次开发概述.docx VIP
- 公司气象灾害防御方案气象灾害防御条例.doc VIP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pptx VIP
- 2023年《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20.docx VIP
- 专题13 《红岩》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 (解析版)-2021年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之阅读指导及真题训练.docx VIP
- TCECS 618-2019 压接式碳钢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知识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