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肌肉注射法操作规程及并发症处理
一、引言
肌肉注射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通过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利用肌肉丰富的血管网使药物迅速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它操作简便,起效较快,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静脉注射的药物,以及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药效的情况。然而,看似基础的操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巧。规范的操作流程不仅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更是预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肌肉注射的操作规程,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进行阐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评估与准备
在执行任何操作前,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是首要环节,这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与严谨性。
1.患者评估:首先需仔细核对医嘱,明确注射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及时间,确保无误。随后,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病情、过敏史(尤其是药物过敏史)、既往注射史,以及当前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查看有无红肿、硬结、瘢痕、皮疹、瘀青或感染迹象,同时触摸肌肉丰满度,避开神经、血管密集区域及骨骼突起处。对于儿童、意识不清或躁动的患者,还需评估其配合能力,必要时寻求他人协助固定体位。
2.药物评估: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检查药品外观有无变质、浑浊、沉淀、过期等情况。对于混悬液,需确认是否需要摇匀;对于油剂或结晶性药物,应了解其溶解方法和所需溶媒。同时,需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特殊注意事项,如某些药物需深部肌肉注射以减少刺激。
3.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关闭门窗或使用屏风,保护患者隐私,营造一个让患者感到安心的操作氛围。
4.用物准备:根据患者年龄、体型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一般成人用5-10ml注射器,针头型号7-9号;儿童可用2-5ml注射器,针头型号5-7号。备齐所需药物、无菌溶媒(如生理盐水、注射用水)、皮肤消毒剂(常用碘伏或75%酒精)、无菌棉签、砂轮、弯盘、锐器盒、治疗巾或小垫枕等。操作者自身准备也不可或缺,规范的手卫生,按需佩戴口罩,这是保护患者与自身的第一道屏障。
(二)操作步骤与核心要点
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动作轻柔、准确,关注患者感受。
1.核对与解释: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向患者简要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缓解其紧张情绪。
2.体位摆放:协助患者取舒适、安全且便于注射的体位,充分暴露注射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常用体位包括:
*侧卧位:患者侧卧,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使肌肉放松。
*俯卧位:患者俯卧,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注射臀中肌、臀小肌,或危重、不能翻身的患者。
*坐位:患者坐直,腰部挺直,必要时在背后垫一靠枕。
3.选择注射部位:这是肌肉注射成功的关键一步,需选择肌肉丰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部位。临床常用的注射部位有:
*臀大肌:定位方法有十字法和连线法。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连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区。此处肌肉丰厚,但深部有坐骨神经通过,定位务必准确。
*臀中肌、臀小肌:定位方法可采用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髂嵴、示指、中指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此部位血管、神经较少,脂肪组织较薄,尤其适用于儿童和多次注射的患者。
*股外侧肌:位于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上10cm的范围,宽约7.5cm。此区域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其适用于婴幼儿。
*三角肌:位于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薄,只适用于小剂量注射。
选择部位时,还需考虑患者的体型,如消瘦者应选择相对更表浅、肌肉相对丰厚的部位,并适当减小进针深度。
4.消毒与准备:常规消毒皮肤,以注射点为中心,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或75%酒精),由内向外螺旋式涂擦,直径不小于5cm,待干。切勿在消毒后再次触碰已消毒区域。同时,检查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开启后抽吸药液。抽吸药液时,针尖斜面应朝下,插入安瓿或密封瓶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准确吸取所需药量。吸药后,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推活塞,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注意避免药液浪费。
5.进针与推药: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和示指(或加中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式,将针头与皮肤呈90度角(或稍偏)快速刺入肌肉内。进针深度一般为针头长度的2/3(成人约2.5-3cm,儿童约1-2cm,具体应根据患者体型及脂肪厚度调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3-2025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汇编(打印背诵版).pdf
-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34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让蕲艾走向世界详细资料.ppt VIP
- 家政保洁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pptx VIP
- 局限性脑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完整版).pdf VIP
-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要点.docx VIP
- 2022高考数学真题全刷2000题【纯习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