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纳米银/天然高聚物复合抗菌溶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合成一种具有优异抗菌性能的纳米银/天然高聚物复合抗菌溶胶,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并将其与天然高聚物进行复合。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对合成的溶胶进行物化性质测试,利用九孔菌丝试验和洗涤-破菌实验测试其抗菌性能,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电化学法测试探究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纳米银/天然高聚物复合抗菌溶胶,该溶胶中纳米银颗粒大小均匀,与天然高聚物复合良好,对多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菌率可达99%以上。纳米银主要通过释放Ag?离子,破坏细菌细胞壁、膜和DNA等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抗菌。本研究为新型抗菌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银;天然高聚物;复合抗菌溶胶;抗菌性能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抗菌材料在医疗、食品、纺织等众多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银系无机抗菌材料因其高效、广谱、持久的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安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银作为银系抗菌剂的重要成员,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高比表面积和表面能等,使其表现出卓越的抗菌活性,在抗菌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纳米银粒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易团聚、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和应用范围。将纳米银与天然高聚物复合,有望利用天然高聚物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和可降解性等特性,改善纳米银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赋予复合材料新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合成纳米银/天然高聚物复合抗菌溶胶,并对其性能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开发新型高效抗菌材料提供参考。
二、银系无机抗菌材料
2.1银系无机抗菌剂
银系无机抗菌剂是将银离子负载于无机载体上制备而成。常用的无机载体包括沸石、蒙脱石、硅胶、磷酸锆等。这些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离子交换性能,能够有效地负载银离子,并使其缓慢释放,从而实现持久的抗菌效果。银系无机抗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且不易引起微生物的耐药性,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2纳米银系抗菌剂
纳米银系抗菌剂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银粒子,由于其小尺寸效应和高比表面积,表现出比传统银系抗菌剂更为优异的抗菌性能。纳米银能够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此外,纳米银还可以释放Ag?离子,Ag?离子能够与细菌细胞内的DNA、RNA等遗传物质结合,干扰细菌的正常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进一步增强抗菌效果。
2.3纳米银系复合抗菌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常将纳米银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成纳米银系复合抗菌剂。例如,将纳米银与金属氧化物(如TiO?、ZnO等)复合,利用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和协同抗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与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聚乙烯醇等)复合,改善纳米银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纳米银系复合抗菌剂综合了多种材料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
3.1微乳液法(也称反胶团法)
微乳液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微小液滴作为反应场所,将银盐和还原剂分别溶解在微乳液的水核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银离子在水核内被还原成银原子,并聚集成纳米银粒子。微乳液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粒子尺寸可控、分散性好等优点,但需要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2光化学还原法
光化学还原法是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敏剂吸收光能产生自由基,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进而形成纳米银粒子。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无需添加额外还原剂、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且反应过程不易控制。
3.3液相化学还原法
液相化学还原法是目前制备纳米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在液相体系中,利用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还原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使银原子聚集成纳米级别的银粒子。常用的还原剂有硼氢化钠、水合肼、葡萄糖、抗坏血酸等。液相化学还原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但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银粒子。
3.4微波辅助还原法
微波辅助还原法是利用微波的快速加热和均匀受热特性,加速银离子的还原反应,从而制备纳米银粒子。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粒子尺寸均匀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反应体系的要求较为严格。
四、纳米银/天然高聚物的制备
4.1纳米银粒子的分散
为了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针调节分娩大鼠镇痛的神经分子机制:中枢神经递质与受体的视角.docx
- 悔罪对量刑的影响:法理分析与实践探究.docx
- 脉冲电流对再制造毛坯裂纹止裂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理论、实验与应用.docx
- 骨盆前环解剖结构与损伤治疗的生物力学探究:空心螺钉与重建钢板的有限元分析.docx
- 探究不同干扰措施对典型荒漠植物苗木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以[具体地区]为例.docx
- 局麻药物对GM-CSF表达及皮肤愈合影响的深度探究.docx
- 多路径循迹控制策略:原理、应用与优化探索.docx
- 灌装机械中粘性流体断流机理剖析与技术创新研究.docx
- 黑曲霉胞外酶对乌龙茶品质关键成分的影响及机制探究.docx
- 社会变迁视域下韩国以马内利教会在上海的扩张与世俗化探究.doc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2842-2016空调系统用辐射换热器》.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2843 - 2016 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解读》.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2851-2016柴油机喷油泵 等压出油阀偶件》.pptx
- 实施指南(2025)《HJ 804-2016土壤 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HJ600-2011水质梯恩梯、黑索今、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6118 - 2016 沉降过滤离心机解析》.pptx
- 实施指南(2025)《HJ 811-2016水质 总硒的测定 3,3'-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HJ 814-2016水和土壤样品中钚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pptx
- 实施指南(2025)《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pptx
- 实施指南(2025)《HJ605-2011 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标准解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