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实词考点梳理(含例题解析).docxVIP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实词考点梳理(含例题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梳理

(一)五类文言实词系统归纳

常考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5大类,其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点,对偏义复词的考查相对较少。

1.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下:

类别

释义

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①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烛之武退秦师》)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才”,才能。)(《将进酒》)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假借。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一些。)(《鸿门宴》)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弃。)(《鸿门宴》)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⑤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彩”,色彩。)(《师说》)

推断通假字的方法

1.在字音中辨识

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类型

教材示例

双声通假

“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中的“亡”同“无”。

叠韵通假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同“纵”。

同音通假

“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同“裂”。

典例1?课内学找出并解释通假字。

(1)虽有槁暴。(《劝学》)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答案】(1)“有”同“又”,复,再。

(2)“冯”同“凭”,乘。

(3)“颁”同“斑”,头发花白。

2.在字形中把握

方法

解说

教材示例

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借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同“供”,意思是“供给”。

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屈平既绌”(《屈原列传》)中的“绌”同“黜”,意思是“被罢免官职”。

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本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借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中的“指”同“旨”,意思是“意旨”。

典例2?课内学找出并解释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2)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

【答案】(1)①“距”同“拒”,据守。②“内”同“纳”,接纳。

(2)“趣”同“取”,取得。

3.在字义中理解

通假字与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将A的词义放入句子中解释不通,而换成B来解释时句子意思通顺,那么就可以考虑“A”同“B”。

教材示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中的“内”,理解为“内部”说不通,所以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内”同“纳”,接纳。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的“景”理解为“景物”时,意思不通,这时,考虑“景”是一个通假字;“景”理解为“影”时,活用为状语,指“像影子一样”,意思通顺。因此,在这个句子中,“景”同“影”。

典例3?课内学??找出并解释通假字。

(1)山川相缪。(《赤壁赋》)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3)“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答案】(1)“缪”同“缭”,盘绕、围绕。(2)“振”同“震”,威吓。(3)“离”同“罹”,遭受。

典例4?课外练?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摘编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A.“越王勾践反国”与“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反”词义相同。

B.“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中的“坐”词义相同。

C.“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中的“采”词义不同。

D.“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中的“振”词义不同。

【答案】C

【解析】A项,两个“反”都同“返”,返回。B项,两个“坐”都同“座”,座位。C项,两个“采”都同“彩”,色彩。D项,“振”,前者后作“赈”,救济;后者在句中是“振作”的意思。

[参考译文]

在吴王赦免了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