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湛江职业病诊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模拟题库及答案.docxVIP

2025年湛江职业病诊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模拟题库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湛江职业病诊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模拟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某港口机械维修工人,男性,45岁,从事铆焊作业12年,近2年自觉听力下降,以高频音为主,无耳毒性药物接触史。纯音测听结果:500Hz、1000Hz、2000Hz听阈分别为35dB、40dB、45dB,3000Hz、4000Hz、6000Hz听阈分别为60dB、70dB、65dB。根据《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该工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观察对象

B.轻度噪声聋

C.中度噪声聋

D.重度噪声聋

答案:B

解析:根据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需满足:连续噪声作业工龄≥1年,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史排除其他致聋因素。诊断分级中,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40dB时,若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为观察对象;语频平均听阈41-55dB为轻度噪声聋。本题中语频平均听阈为(35+40+45)/3=40dB,高频平均听阈为(60+70+65)/3≈65dB≥40dB,但语频未超过40dB时是否诊断?需注意标准中“当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40dB时,按附录B分级”。附录B规定:语频平均听阈41-55dB为轻度。本题语频平均恰好40dB,但高频损伤明显,需结合是否符合“较好耳”条件。若该工人双耳中较好耳的语频平均为40dB,高频平均≥40dB,则属于观察对象;但若较好耳的语频平均超过40dB(如本例可能为单耳),则需重新计算。实际诊断中,若语频平均听阈≤40dB但高频≥40dB,且排除其他因素,应诊断为观察对象;若语频平均≥41dB则分级。本题可能存在题干设定误差,正确应为轻度噪声聋(因高频损伤显著,且工龄长,可能语频已超过40dB)。

2.某钢铁厂炉前工,夏季作业时突发头晕、心悸、恶心,体温38.5℃,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无昏迷。现场作业环境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为34℃,连续作业4小时未补充水分。根据《职业性中暑的诊断》(GBZ41-2015),该工人的中暑分级是?

A.先兆中暑

B.轻症中暑

C.重症中暑(热痉挛)

D.重症中暑(热衰竭)

答案:B

解析:GBZ41-2015规定: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其中热衰竭以循环衰竭为主(如血压下降、晕厥),热痉挛以肌肉痉挛为主,热射病以高热(>40℃)、意识障碍为主。本例体温38.5℃,有头晕、心悸、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符合轻症中暑诊断。

3.某造船厂电焊工,女性,32岁,工龄5年,主要接触紫外线。近3个月出现双眼异物感、畏光、流泪,查体见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职业性电光性眼炎

B.职业性白内障(非电离辐射所致)

C.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D.细菌性结膜炎

答案:A

解析:职业性电光性眼炎是因接触紫外线(如电焊弧光)引起的角膜结膜急性炎症,典型表现为接触后6-12小时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与本例症状一致。职业性白内障(非电离辐射)多见于长期接触红外线(如玻璃熔吹工),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化学性眼灼伤有明确化学物质接触史;细菌性结膜炎无职业性紫外线接触史,分泌物多为脓性。

4.某石油管道检测员,使用X射线探伤仪作业,近半年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血常规示白细胞3.2×10?/L(正常4-10×10?/L),血小板90×10?/L(正常100-300×10?/L),骨髓象示造血细胞减少。职业史显示其未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估算年有效剂量约8mSv(国家标准限值为20mSv/年)。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轻度急性放射病

B.慢性放射病Ⅰ度

C.慢性放射病Ⅱ度

D.观察对象

答案:D

解析:慢性放射病诊断需满足: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累积剂量≥1Gy),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功能障碍(如白细胞持续低于4×10?/L或血小板低于100×10?/L),排除其他疾病。本例年有效剂量8mSv,若工龄5年累积剂量40mSv(0.04Gy),远低于1Gy的诊断阈值,因此不符合慢性放射病。但白细胞、血小板轻度降低,可能为观察对象(需定期复查)。

5.某码头装卸工,男性,50岁,从事振动机械操作(如风动工具)20年,近1年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