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混凝土挡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方案.docxVIP

石混凝土挡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方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混凝土挡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XX市沿江路提升改造工程K3+150-K4+050段右侧石混凝土挡墙工程,地处XX区滨江新城核心区,地貌单元为河流阶地,地形整体较平坦,局部存在陡坎。挡墙主要功能为支护滨江路北侧边坡,防止边坡滑塌,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同时兼顾景观绿化效果。工程全长900m,为一级挡墙,墙高6.0-12.0m,合同工期240天,总投资约4500万元,属该市重点民生工程,对城市防洪及交通疏解具有重要意义。

1.2工程特点

本工程石混凝土挡墙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规模大,挡墙轴线长、高度变化多,最大高度达12m,对基础处理和墙体线型控制要求高;②材料要求严,墙身采用C25片石混凝土,片石需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的花岗岩,掺入率控制在25%-30%,对混凝土和易性及片石质量把控难度大;③施工环境复杂,挡墙紧邻既有城市道路,车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给排水、电力、通信等),施工需保障周边交通及管线安全;④季节性影响显著,工程跨越雨季(6-9月),降水丰富,需做好基坑降水和混凝土养护措施。

1.3设计参数

挡墙主要设计参数如下:①结构形式:衡重式石混凝土挡墙,墙顶宽1.5m,墙底宽3.8-6.2m(随墙高变化),墙面坡率1:0.25,背坡坡率1:0.2,衡重台宽1.2m;②基础设计:采用C15混凝土垫层,厚0.4m,基础埋深2.5-4.0m,进入持力层(中密圆砾层)不小于1.0m;③材料指标:墙身C25片石混凝土,坍落度140-180mm,抗压强度标准值25MPa,抗渗等级P6;片石饱和抗压强度≥60MPa,粒径150-300mm,针片状含量≤15%;④构造措施:墙身每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0mm,内填沥青麻絮;墙背设置反滤层,厚300mm,采用级配砂砾石;每2.5m×2.5m布置φ100mmPVC泄水孔,排水坡度5%。

1.4施工环境

工程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680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65%,最大日降水量210mm;地下水位埋深1.5-3.0m,受长江水位影响明显,汛期水位变幅2.0-3.0m。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杂填土(厚1.2-2.5m),②淤泥质粉质黏土(厚0.8-1.8m),③中密圆砾层(厚5.0-8.0m,地基承载力280kPa)。周边环境为:东侧为已建滨江公园,南侧为城市主干道(日均交通量1.2万辆),西侧为待开发地块,北侧为长江防洪堤(距挡墙轴线15m)。施工期间需严格控制扬尘、噪声,减少对周边环境及市民出行的影响。

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材料质量控制

2.1.1原材料进场检验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砂、石、水泥、片石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砂需检测含泥量、细度模数,确保符合标准;石子应检验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泥需核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并进行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复测。片石必须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的花岗岩,进场时逐车检查,粒径控制在150-300mm,针片状含量≤15%,饱和抗压强度≥60MPa。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退出场,确保源头质量可控。

2.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试验室根据设计强度等级C25、抗渗等级P6及施工工艺要求,通过试配确定最优配合比。水灰比控制在0.45-0.55之间,砂率宜为35%-40%,掺入粉煤灰改善和易性。配合比需经监理审批后实施,生产过程中每工作班抽检不少于2次,确保计量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2.1.3片石处理与掺入控制

片石使用前需冲洗干净,去除表面泥浆和杂质。掺入率严格控制在25%-30%,按体积比计量。施工时采用分层投放方式,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500mm,片石间距不小于100mm,确保片石被混凝土充分包裹,避免形成空洞。

2.2施工工艺控制

2.2.1基础处理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需验槽确认持力层为中密圆砾层,承载力≥280kPa。超挖部分用级配砂砾回填夯实,严禁虚土回填。垫层施工前清理浮渣,洒水湿润,采用C15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厚度误差控制在±10mm内,表面平整度用3m直尺检查,间隙不大于5mm。

2.2.2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安装前清理并涂刷脱模剂。模板间拼缝严密,加固采用φ48mm钢管背带,间距不大于500mm。对拉螺栓间距按600mm×600mm布置,确保模板刚度及稳定性。模板垂直度用经纬仪检测,偏差不大于5mm,轴线位移≤3mm。

2.2.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运输采用罐车,坍落度控制在140-180mm,到场后每车检测坍落度。浇筑前检查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清理杂物。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500m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大于500m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逸出为准。严禁漏振或过振。

2.2.4片石投放与振捣

每层混凝

文档评论(0)

191****9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