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五上册“讽刺手法赏析”专项训练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凡愚不可救药的分子,不但自己不觉得,别人也看不见。”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请结合这句话的具体语境,分析其中运用的讽刺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
某报曾刊登过一幅漫画:一个人站在“谣言”牌牌坊下,头顶上方的天平早已倾斜,一边放着“事实”,一边放着“谣言”,而“谣言”那边却堆着成千上万张纸,天平早已被压得粉碎。画面上方有一行字:“谣言的重量”。请结合漫画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讽刺手法及其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7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王凭一辆三轮车,在城里拉活。他为人老实,手脚麻利,不管春夏秋冬,总是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蓝布褂子。有人笑他:“老王,你这件褂子都穿了几十年了,也该换件像样的。”老王总是憨厚地笑笑,说:“不碍事,能挡风就成。”后来,老王因病去世,他的妻子告诉我,老王临终前还在念叨:“我的褂子……干净的……”
这段文字在描绘老王形象时,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如果是,请具体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生读《儒林外史》,感叹道:“书中那些科举不得志的士人,真是可悲,他们一生追求功名,却最终落得凄凉下场。”
乙生读《儒林外史》,则评论道:“作者通过塑造范进中举前后不同境遇的鲜明对比,深刻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扭曲和异化。”
请结合你对《儒林外史》中讽刺手法的理解,比较甲乙两位生的看法,阐述你对讽刺作品如何理解其批判性意义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9题。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名言广为流传,请分析这句话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的?它揭示了现代人怎样的生存困境或心理状态?
试卷答案
一、
讽刺手法:运用了反语(或说反话)和夸张(或说程度渲染)的讽刺手法。
表达效果:通过看似肯定实则否定的“凡愚不可救药”,以及将“凡愚”的状态描绘成“不觉得”和“看不见”的极端状态,极大地讽刺了那些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对自身及社会问题毫无察觉的庸众。这种讽刺有力地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失望和批判。
二、
讽刺手法:运用了夸张、对比和象征的讽刺手法。
表达效果:漫画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谣言”的纸张数量描绘得远超“事实”,使得天平被压得粉碎,形象地夸张了谣言的虚假性和破坏力。同时,将“谣言”和“事实”进行对比,突显了谣言的泛滥和事实的无力。牌坊象征社会或官方的公信力,被谣言轻易摧毁,揭示了社会信息环境被虚假信息污染的严重状况。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谣言的可怕及其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冲击。
三、
看法:是的,这段文字运用了讽刺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白描和反讽(或说对比)的手法。
表达效果:通过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老王几十年如一日的朴素、老实形象。而结尾处,在老王去世的背景下,他临终前依然念叨着那件“干净的”褂子,与其生前“不碍事,能挡风就成”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与其老实巴交的形象形成反差。这种反讽(或对比)手法,一方面突显了老王对物质极其淡泊、甚至有些执拗,另一方面也反衬出那件褂子对于他而言可能承载的、超越物质本身的情感价值或精神寄托。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蕴含着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并对那种只重物质、不重情感的人生态度暗含了某种讽刺意味。
四、
解析思路:
甲生的看法过于表面化,他只看到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忽视了作品通过这种悲剧所进行的深刻社会批判。他没有理解讽刺作品往往寓褒于贬、寓批判于幽默或悲剧的特点。
乙生的看法则更为深入,他认识到作者通过人物前后境遇的对比,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理解了讽刺手法在揭示社会问题、批判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
比较而言,乙生的理解更符合讽刺作品的分析方法。讽刺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引发同情或共鸣,更在于其深刻的批判性和社会警示作用。鉴赏讽刺作品,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作者运用讽刺手法所要批判的对象和目的。因此,理解讽刺作品的批判性意义,是深入把握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关键。
五、
讽刺手法:主要运用了比喻(将婚姻比作围城)和反讽(或说悖论)的讽刺手法。
揭示的生存困境或心理状态:这句话辛辣地讽刺了婚姻生活的复杂性和两难处境。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婚姻选择时的矛盾心理:追求婚姻的人渴望得到安稳和归属感,如同城外人渴望进城;而身处婚姻的人,在体验了其中的琐碎、束缚或不如意后,又渴望摆脱现状,寻求新的可能性,如同城内人想出来。这种“想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小学数学奥数“平面几何”专项训练试卷.docx
- 2025年春季学期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月考测试卷.docx
- 2025年中考化学上册“物质变化判断”专项冲刺试题集.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试卷:高中三年级必修五上册二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
- 2025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同步练习题题.docx
- 202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专项训练试卷(小学语文).docx
- 2025年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课文4-6》同步练习试卷(测评).docx
- 2025年高中一年级语文《沁园春・长沙》单元知识点梳理与练习试卷.docx
- 2025年化学高考模拟“化学键类型判断”专项训练.docx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宏观经济专项训练试卷.docx
最近下载
- 2024年重庆涪陵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课标新教材)新湘教版数学初中七年级上册1.2.3《绝对值》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易错题整理(含答案).doc VIP
- 《社会学概论》项目四 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pptx
- 混凝土课程设计--连续梁设计.docx VIP
- 四年级高思奥数行程问题三1.pdf VIP
- Unlock2 Unit1 第一篇听力讲解及答案.pptx VIP
- 2023年青少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390题).docx VIP
- 中国溶剂油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