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pdfVIP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

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与感性

之分。所谓知性,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动于内,是思考

,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

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

②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

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富于“临场感”。另一方面,知性的散文,不

论是议论文或杂文,只要能做到声调铿锵,形象生动,加上文字整洁,条理分明,则尽管所言无关

柔情美景或是慷慨悲歌,仍然有其感性,能够感人,甚至成为美文。微信公众号朝文道CwD

③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甚至可指:一篇知性

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也就是说,感性之美不一定限于写景、叙

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议论文的字里行间。

④散文常有议论文、描写文、叙事文、抒情文之分,准此,则其第一类应是知性散文,其余

似乎就是感性散文了。其实,如此分类,不过便于讨论而已。究其真相,往往发现散文的名作,在

这些功用之间,只是有所偏重,而非断然可分。文章的风格既如人格,则亦当如完整的人格,不以

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能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也就是感性与知性的相济。也因此,知性

散文之中,往往有出色的感性片段:反之,在感性散文里,也每有知性的片段令人难忘。例如丘迟

的《与陈伯之书》对于叛将晓之以义,动之以情,戒之以史,大致上是一篇知性文章,但其传世之

句,却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最富感性的这一段。反之,《前赤壁赋》原

为感性抒情之作,但是苏子答客的一段,就地取材,因景立论,而以水月为喻,却转成知性的高潮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知性的

哲理乃成为感性美文的脊椎,支撑起全篇的高超洒脱。

⑤准此,把散文分成知性与感性,往往失之武断,并无太大意义。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

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而非两者之分。就像一

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又像是水果,要是一味

甜腻,便属软性,而纯然苦涩呢,便属硬性。最耐品味的水果,恐怕还是甜中带酸,像葡萄柚那样

吧。

⑥所以太硬的散文,若是急于载道说教,或是矜博炫学,读来便索然无趣。另一方面,太软

的散文,不是一味抒情,便是只解滥感,亦令人生厌。只求唯美,其结果只怕会美到“媚而无骨”,

终非散文之大道。要求作家下笔就得“载道”,不是自己的道,而是当道的道,固然是太“硬”了。反

之,怂恿作家笔端常带“纯情”,到了脱离言志之境,又未免太“软”了。一位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兼

有心肠与头脑,笔下才有兼融感性与知性,才能“软硬兼施”。

(摘编自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材料二:

①中国传统散文呈现出如此神奇魅力,根本原因在于其有学、有识、有情,从而达到了“深远

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当以知识为核

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涵养、修养,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

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

度。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统,占据绝对优势和统治地

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

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

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用。

②传统与现代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相反,优秀传统文化是散文创新的发动机、助推器。把

传统与现代截然割裂开来、把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把传统视为负担,视为创新的障碍,是一种不

可取的简单粗暴的做法。

文档评论(0)

小姑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