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课件PPT).pptxVIP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课件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精神病药物的

不良反应和处理;很多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早期容易出现过度镇静,尤其是镇静作用较强的氯丙嗪和氯氮平。病人表现为反应较迟钝,表情较呆板,或嗜睡。通常会很快适应而消失,无需处理。稍重者可通过调节生活节奏来减轻。头晕多由直立性低血压引起,缓慢改变体位可减轻。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有轻度振奋激活作用,可引起激越或焦虑。抗精神病药物一般不影响高级认知功能,是否引起抑郁目前有争议。由于精神分裂症在不同时期均可出现抑郁症状,自杀并不少见,故应高度重视。;这是抗精神病药物中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临床上约有1/3的病人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药物种类有关。通常含氟类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三氟拉嗪、五氟利多等较易发生,其他类药物,如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等相对较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四种表现:;临床较为常见(发生率2%~21%),在药物治疗后不久即可发生。主要表现是局部肌张力增高,出现一些奇特而不能自控的姿态,包括脊柱侧弯、角弓反张、斜颈、张口或闭口困难、面部扭曲、扮鬼脸、眼上翻(又称动眼危象)等,病人因此而痛苦、焦虑和抑郁。上述症状应注意与脑炎、癫痫、破伤风、癔症等疾病鉴别,了解服药情况可帮助确诊,东莨菪碱0.3mg肌内注射可迅速缓解上述症状。亦可口服盐酸苯海索2mg,每日2~3次。有时需减少药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副反应低的药物。;临床较常见(发生率20%以上),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病人表现为无法自控地来回走动或原地踏步、紧张焦虑、坐立不安,病人自述为“身不由己、控制不了”,严重者可出现抑郁或自杀。病人常能认识到这些静坐不能与服药有关,加之激越焦虑而不断纠缠医生。处理方法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10mg,每日2~3次;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2.5~5mg,每日2~3次治疗。同时应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或更换药物。;多发生于用药后4~6周,发生率为13%~40%,老年病人更容易发生。主要临床特点有运动不能、肌张力增高、静止性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人表现为活动减少,运动缓慢;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时有抵抗感,动作不灵活、不协调,表情呆板似面具,行走呈前冲小步状态;双手有规则、有节律地来回抖动,频率较慢而幅度较大,有时也在下肢、下颌或口唇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口齿不清、运动不能、流涎、多汗、皮脂溢出等,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应及时治疗。处理方法为口服盐酸苯海索2mg,每日2~3次;严重者可先用0.3mg东莨菪碱肌内注射,后改用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必要时应减量、换用或停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以后,极少数可出现于用药数月后。在长期治疗者中发生率约为15%,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女性、老年和有脑器质性疾病的病人较多见。临床特点是不规则的、不自主的刻板式运动。症状具有波动性,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病人表现为不自主的吸吮、咀嚼、伸舌、鼓腮、歪颈、四肢和躯干的舞蹈样动作。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很困难。因此,关键在于预防,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处理方法为减少原来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副反应低的药物(如氯氮平)。停用抗胆碱能药物,适当运用苯二氮类药物,或异丙嗪。;是一种少见但很严重的副作用,其死亡率可高达20%~30%。用药剂量过大、加量过快、合并有躯体疾病者较易发生。临床特点有肌肉强直、意识障碍、高热、出汗、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处理方法为停用抗精神病药物,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对症和支持性治疗,包括降温、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抗精神病药物的外周抗胆碱能作用,可产生口干、便秘、多汗、视物模糊、小便潴留。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三环类抗抑郁剂,或与抗胆碱能药物合用时更容易出现,严重时表现为“胆碱能危象”(青光眼加剧、麻痹性肠梗阻、急性尿潴留)。一般应注意大小便情况,及时润肠通便。出现尿潴留及麻痹性肠梗阻时,应及时按相应疾病处理。;常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多出现于治疗的头几天,病人起立或起床时头昏目眩、眼前发黑、跌倒在地、血压下降、心跳加速等,这类副反应与增加药物剂量过快有关,肌内注射氯丙嗪也容易发生。处理直立性低血压应使患者平卧或足高头低卧位,严重时应补液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间羟胺升高血压。禁止使用肾上腺素。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加量要缓慢,并嘱病人改变体位不要过快。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如Q-T间期延长、T波改变和低平等,最常见于氯丙嗪、硫利哒嗪等。有Q-T间期延长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停药。;催乳素分泌增加最常见,对雌激素、睾酮、胰岛素代谢等亦有影响。病人可出现月经紊乱、停经、泌乳、乳房增大、性欲减退、血糖升高、肥胖等。;有些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下降或缺乏等,其中氯氮平

文档评论(0)

137****73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很乐意与大家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