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五石散的正确用法
一、五石散的基本组成与传统认知
五石散是古代常见的矿物类复方药剂,传统配方多以五种石质药材为主,常见组合包括石钟乳(碳酸盐类矿物)、紫石英(含氟化钙的矿物)、白石英(二氧化硅类矿物)、赤石脂(含水硅酸铝)、石硫黄(自然硫矿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会根据具体病症调整配伍,部分配方也会加入磁石、阳起石等替代或补充药材。
传统医籍中记载,五石散最初用于治疗“寒症”,如《诸病源候论》提到其可“温通经络、驱散阴寒”,但因组方中多含辛温燥烈之品,后世逐渐认识到其适用范围有限,需严格控制使用条件。
二、五石散的配伍原则
1、药材选择标准
石类药材需选用质地纯净者,传统鉴别方法为:石钟乳以“色白如霜、断面有层纹”为佳;紫石英以“色紫而泽、敲之有清响”为优;白石英需“色白晶亮、无杂质斑点”;赤石脂应“质软易捏、断面细腻”;石硫黄则要求“色黄而鲜、无黑渣附着”。现代应用时,建议通过专业机构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确保铅、汞等指标符合安全标准(如铅含量低于5mg/kg)。
2、配比调整依据
基础配比多为石钟乳2份、紫石英1份、白石英1份、赤石脂1份、石硫黄1份(重量比)。若用于治疗虚寒性关节痛,可增加石钟乳至3份以增强温阳效果;若患者体质偏燥,需减少石硫黄至0.5份并加入等量生地黄(滋阴药材)平衡药性。调整时需遵循“寒者热之,燥者润之”的原则,避免药性过偏。
三、炮制工艺规范
1、初步处理
所有石类药材需先经“净选”步骤: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去除表面泥沙;紫石英、白石英需用粗布摩擦去除浮尘;石硫黄需浸入温水中(约40℃)浸泡2小时,软化表面杂质后用竹片刮净。
2、炮制关键步骤
(1)煅制: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需置耐火容器中,用武火(约800℃)煅烧至表面红透,取出后立即投入醋液(醋与水比例1:3)中淬凉,重复3次。此步骤可使矿物结构疏松,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同时降低部分毒性。
(2)炒制:赤石脂研成细粉(过80目筛)后,用文火(约120℃)炒至表面微显黄色,期间不断翻炒避免焦糊,全程约20分钟。炒制可增强其收敛作用,减少生品的涩肠副作用。
(3)制硫黄:石硫黄需与豆腐同煮(硫黄与豆腐重量比1:2),加水淹没药材,文火煮沸3小时后取出,漂净豆腐残渣。豆腐中的蛋白质可吸附硫黄中的杂质,降低刺激性。
四、服用方法与剂量控制
1、服用时间
传统建议在清晨空腹时服用,此时胃中无食物干扰,药物吸收更均匀。若患者脾胃虚弱,可改为餐后1小时服用,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每日服用次数不超过2次,两次间隔至少6小时。
2、剂量标准
成人单次服用量以3-5克为宜(约1茶匙),体质较弱者(如60岁以上老人、体重低于50kg者)需减半(1.5-2.5克)。首次服用建议从2克起始,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反应后再逐步加量,避免因个体差异引发不适。
3、送服方式
需用温酒(30-40℃)送服,酒精度数控制在15-20度(如黄酒)。酒既能助药势,促进有效成分吸收,又可缓解部分药材的寒性。禁用冷水或冰镇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并引发肠胃不适。
五、禁忌与副作用应对
1、禁忌人群
(1)体质偏热者(表现为易上火、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禁用,否则可能加重燥热症状。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方中石类药材可能引起血压波动,需经医师评估后使用。
(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严禁使用,矿物成分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婴儿发育。
2、饮食禁忌
服用期间需严格忌口:忌生冷食物(如冰饮、生鱼片),以免抵消温阳药效;忌油腻厚味(如肥肉、油炸食品),防止阻碍药物吸收;忌与含鞣酸的食物(如茶叶、石榴)同服,鞣酸可能与矿物成分结合形成沉淀,降低药效。
3、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1)轻度燥热:表现为口鼻干燥、轻微口渴,可饮用淡蜂蜜水(蜂蜜与水比例1:10)缓解,每日3-4次,每次100ml。
(2)皮肤红疹:多因药物过敏引起,需立即停药,用温水清洁皮肤后涂抹炉甘石洗剂(药店常见非处方药),若24小时未缓解需就医。
(3)严重中毒反应:如剧烈头痛、呕吐、心悸,应立即催吐(用压舌板刺激咽部),并饮用大量温水(500-1000ml)稀释毒素,同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急救。
实践表明,五石散的正确使用需严格遵循“辨证用药、规范炮制、控制剂量”的原则。现代应用时,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体质辨识和现代检测手段,既能发挥其温通功效,又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危重孕产妇救治试题1.pdf VIP
- 读书分享课件《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pptx VIP
- T_CECS 1295-2023 不锈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docx VIP
- 09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和《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练习题.pdf VIP
-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doc VIP
- 24J331《地沟及盖板》(替代02J331).pdf VIP
-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表(汇总).xlsx VIP
- 高校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路径探析——以美国“冯· 李比希创业中心” 为例.doc VIP
-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pdf VIP
- 数学(人教版)必修一题型总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