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含服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洋参含服方法

去年深秋,我跟着老中医爷爷学养生,他塞给我一小罐切得薄如蝉翼的西洋参片:“每天含两片,比泡枸杞实在。”可我第一次含服时手忙脚乱——片儿太大卡牙缝,含了十分钟没味道,第二天嗓子还泛苦。后来跟着爷爷一点点琢磨,才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含服”二字,藏着从选参到含化的一整套讲究。今天就把我摸透的“西洋参含服方法”掏心窝子讲给你听,保准你学完就能上手,把这味“凉性参”的好处吃进骨子里。

一、为什么说“含服”是西洋参的黄金吃法?

咱们先掰扯清楚:西洋参能泡水、能炖汤、能打粉,为啥偏偏“含服”最得劲儿?这得从它的“脾气”说起。西洋参性凉,补而不燥,主要活性成分是西洋参皂苷和多糖,这些成分怕高温——超过80℃煮20分钟,有效物质就会分解30%以上。我试过用保温杯泡西洋参,泡完的水喝着甜津津,可片儿捞出来嚼嚼,还是硬邦邦的,说明大部分精华还锁在参片里。炖汤更麻烦,得和鸡啊排骨啊咕嘟俩钟头,参味儿全混进汤里,喝着像中药,孩子都躲着走。

而含服就聪明多了:舌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参片在口腔里慢慢融化,皂苷和多糖直接通过黏膜吸收,省去了肠胃消化的步骤,吸收率能比泡水高40%。我现在早上含一片,半小时后就能感觉到喉咙润润的,胸口像揣了团软和的小太阳,比喝热粥还舒服。所以说,西洋参含服方法,是最能“吃干榨尽”参片精华的法子。

(一)含服前的准备:从选参到切片,一步都不能马虎

要想含服得舒服、有效,准备工作比含的过程还重要。我刚开始图省事,随便在药店买了包参片,结果含着苦得皱眉——后来才知道,参片的品质、切片的厚度,甚至保存方式,都藏着学问。

1.挑参:先看“长相”再问“出身”

好的西洋参得“长得周正”:表面浅黄褐色,有细密的横向环纹,断面黄白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我爷爷总说“参味儿要清苦带甜”,你买的时候可以掰一小片尝尝——先苦后回甘,像嚼青橄榄,那就是好参;要是苦得发涩,或者甜得发腻,大概率是熏过硫或者用了化肥的。

另外,“出身”也很关键。加拿大产的西洋参(花旗参)皂苷含量高,但价格贵;国产的山东、吉林参也不错,选的时候认准“无硫加工”的标识。我现在常买的是长白山的林下参,切片薄,味道清,含着不齁嗓子。

2.切片:薄厚决定含服体验

参片的厚度直接影响含服时间和吸收效果。我第一次买的参片足有3毫米厚,含在嘴里像咬着块塑料片,20分钟都化不完,腮帮子酸得直疼。后来爷爷教我:“参片要切1-2毫米薄,对着光能看到影子,这样含10-15分钟刚好化完,精华也能全释放。”现在我家有个专门的切片机,每次买了整根西洋参,都自己切成薄片,晾两天再收进密封罐,含的时候拿出来还是脆生生的。

3.保存:防潮防虫是关键

西洋参怕潮怕虫,尤其是切片后更金贵。我刚开始把参片随便放抽屉里,结果梅雨季拿出来,片儿上都长了白霉点——心疼得直拍大腿。现在学乖了:用玻璃罐或者密封袋装好,里面放一小包食品干燥剂,再搁进冰箱冷藏层。每次取参片前,手一定要擦干净,别带水汽进去。这样保存的参片,放半年还是干爽的,含在嘴里有股淡淡的参香。

所以说,西洋参含服方法的第一步,是把“准备工作”做扎实——好参、薄切、保存得当,后面含服才能事半功倍。

(二)标准含服步骤:从入口到化完,每一步都有讲究

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含”的过程。我刚开始以为“含服”就是把参片塞嘴里等化,结果要么含得太浅老掉出来,要么含得太久舌头疼。后来爷爷手把手教我,才总结出这套“五部曲”。

1.第一步:清洁口腔

含服前最好刷个牙,或者用温水漱漱口。我有次吃完蒜就含参片,结果参的清甜味全被蒜味儿盖住了,还觉得嗓子辣辣的。口腔干净了,参片的味道才能纯粹,黏膜吸收也更顺畅。要是早上赶时间,至少用清水漱漱口,别让食物残渣影响吸收。

2.第二步:取片量要“精准”

每次含服1-2片就够了。我试过贪多含3片,结果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口水直往外流,参片还没化完就想吐。爷爷说:“西洋参性凉,每天3-5克是上限,一片薄参片大概0.5克,所以早上含2片,下午含1片,刚好。”现在我养成习惯了,每天出门前从罐子里捏两片装小盒子里,方便又卫生。

3.第三步:含的位置有“门道”

参片别随便搁嘴里——我刚开始放门牙后面,没一会儿就滑到喉咙口,呛得直咳嗽。正确的位置是“舌下或腮帮内侧”:舌下有丰富的血管,参片贴在这儿,精华能更快吸收;要是怕滑,可以搁在腮帮和牙齿之间,用舌头轻轻抵着,这样既不会掉,又能慢慢化。我现在喜欢放舌下,能明显感觉到参片一点点变软,甜甜的汁水顺着喉咙往下淌。

4.第四步:时间控制要“耐心”

参片要含10-15分钟,让它自然融化。我刚开始没耐心,含5分钟就嚼碎咽了,结果嗓子反而发苦—

文档评论(0)

158****0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