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 3303-2025.docxVIP

《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 3303-2025.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220CCSB4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3303—2025

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

2025-09-15发布2025-10-15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3303—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 1

6临床诊断 2

7实验室诊断 2

8鹅星状病毒病综合判定 3

9防控措施 3

附录A(规范性)RNA提取及反转录 5

附录B(规范性)鹅星状病毒RT-PCR检测 6

附录C(规范性)鹅星状病毒RT-qPCR检测 8

参考文献 10

DB51/T3303—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解释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焕容、杨发龙、张凯、陈果。

DB51/T3303—2025

1

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鹅星状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包括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分子生物学诊断、病毒分离鉴定等诊断依据,以及预防措施、疫情处置等防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鹅星状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45093水禽新型星状病毒病诊断技术

NY/T541兽医诊断样本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鹅星状病毒病gooseastrovirusdisease

又称“鹅痛风”,是由鹅星状病毒(GooseAstrovirus,GoAstV)感染雏鹅引发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感染1周~3周龄雏鹅,病鹅主要表现为跛行、全身多组织器官表面广泛性尿酸盐沉积。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t值: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

cDNA: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

GoAstV:鹅星状病毒(GooseAstrovirus)

LMH:鸡肝癌细胞系(ChickenHepatomaCellLine)

PB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Buffer)

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

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qPCR: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CR)

TA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Tris-aceticacid-EDTABuffer)

5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操作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进行,按照GB19489的规定执行。

DB51/T3303—2025

2

6临床诊断

6.1流行特征

病鹅、隐性带毒鹅、带毒种蛋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潜伏期3d左右,既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1月龄以内各品种鹅均易感,最早可在3日龄发病,以5日龄~20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为60%~90%,死亡率为30%~50%,严重时可达60%。

6.2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翅下垂,关节肿大,双腿瘫痪倒地,排白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稀便污染。

6.3剖检病变

患病鹅心、肝、脾、肺、肾、胃肠道等器官表面,各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甚至血管周围,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积。

6.4临床诊断结果判定

同时符合6.1、6.2和6.3可判定为鹅星状病毒病疑似病例。

7实验室诊断

7.1器材

同GB/T45093。

7.2样品采集与处理

按照NY/T541要求,采集病鹅的泄殖腔

文档评论(0)

花开富贵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