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流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流程

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十年的儿保医生,我太清楚儿童健康档案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了。它不是一沓冰冷的纸片,而是记录着每个孩子从新生儿到学龄前的”成长日记”——第一声啼哭的体重、第一次抬头的月龄、第一次接种疫苗的反应,甚至是某次感冒时家长描述的”晚上咳得睡不好”……这些细碎却珍贵的信息,构成了我们守护孩子健康的”导航图”。下面,我就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真实场景,详细梳理儿童健康档案的全流程管理。

一、前期准备:明确”为什么建”与”为谁建”

刚开始做儿保工作时,我总遇到家长疑惑:“孩子好好的,为啥要建档?”这时候我会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小手,抬头对家长说:“您看,咱们给孩子记成长相册,是为了留住美好;这健康档案啊,是给孩子记’健康账’——以后上幼儿园要查疫苗接种记录,上学时查视力有没有问题,甚至成年后做健康评估,都得靠这些最原始的记录。”

1.1建档对象与目标

我们的建档对象是辖区内0-6岁常住及流动儿童。这里的”常住”不仅包括本地户籍,也涵盖在本社区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非户籍儿童——我记得去年冬天,有位在菜市场卖菜的张姐抱着2个月大的宝宝来建档,说”听隔壁摊的大姐说,建档能免费做体检,我们外来的也能享受?“我连忙点头:”能!只要孩子在这儿生活,就是我们的宝贝。”

1.2建档时间与地点

原则上是”出生即建档”。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我们会在医院产科出院前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剖宫产或有高危因素的宝宝,会在出生后7天内由社区儿保医生上门访视时建档。实在错过早期建档的,家长带孩子来社区接种疫苗、做体检时,我们也会”补建”——上个月就有位奶奶带着4岁的小孙子来补档,说”之前在老家带,现在来城里上幼儿园,老师说要健康档案”。我们一边核对信息,一边开玩笑:“奶奶您这是’亡羊补牢’,现在建也不晚!”

二、信息采集:从”一张白纸”到”成长画像”

建档的第一步是”填信息”,但绝不是简单的”抄户口本”。我常跟新来的实习生说:“你手里拿的不是表格,是孩子的’健康地图’,每一个数据都可能藏着需要关注的信号。”

2.1基础信息采集:搭好”框架”

这部分包括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留两个,避免家长换号联系不上),还有居住地址——具体到楼栋单元,因为遇到过暴雨天上门访视,家长只说”小区东边”,我们绕了半小时才找到。特别要注意核对出生医学证明编号,这是孩子的”健康身份证”,能避免重复建档。

我记得给小宇建档那天,他妈妈抱着襁褓里的宝宝,手指还在发抖:“医生,他是早产一个月,出生时只有4斤2两,您看需要特别记吗?”我连忙在”出生情况”栏标注”早产35周,低出生体重儿”,并对她说:“这个信息太重要了,以后体检我们会重点关注他的追赶生长情况。”

2.2健康信息采集:画细”线条”

这是档案的核心部分,分四大类:

(1)出生相关信息:除了孕周、出生体重,还要问孕期情况(比如妈妈有没有妊娠糖尿病)、分娩方式(顺产还是剖宫产)、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有次给双胞胎建档,妈妈说”老二出生时呛了羊水”,我们立刻在档案里标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史”,后来随访时发现老二3个月大仍有咳嗽,就是靠这个记录及时转介了儿科。

(2)生长发育信息:每次体检的身高、体重、头围数据,要精确到0.1厘米/0.1公斤。我有个小习惯,会在数据旁用铅笔轻轻记一句:“本月体重增长0.6kg,较上月减慢”,这样下次翻档案时一目了然。去年有个1岁半的宝宝,连续3次体检体重都在”下等”,看档案发现添加辅食时家长只喂粥,我们就针对性做了喂养指导,3个月后宝宝体重就追上了。

(3)疫苗接种信息:每针疫苗的名称、接种日期、接种部位、不良反应(比如接种百白破后局部红肿)都要详细记录。有位爸爸着急地说:“上个月打了麻疹疫苗,今天幼儿园说漏了一针?”我们翻档案找到接种记录拍照发给他,这才解了围。

(4)疾病与干预信息:感冒、腹泻这些常见病要记发作时间、症状、治疗方式;如果是佝偻病、贫血等慢性病,还要记复查结果。有个3岁的小女孩总说腿疼,档案里记着”2岁时诊断维生素D缺乏”,我们结合当前血钙水平,判断是生长痛,安抚了家长的焦虑。

三、动态更新:让档案”活起来”

很多家长以为建档就是”填一次表”,其实更重要的是”动态更新”——就像给手机定期升级系统,健康档案也需要随着孩子成长不断”刷新”。

3.1更新频率与方式

新生儿期(0-28天):每周至少1次随访(电话或上门),重点看黄疸、喂养情况;

婴儿期(1-12月龄):每月1次体检,结合疫苗接种同步更新;

幼儿期(1-3岁):每季度1次体检;

学龄前期(3-6岁):每半年1次体检,入园前做全面健康检查。

我手机里存着200多个家长的微信,遇到宝宝感冒没按时来体检,我会发消息:“浩浩妈妈,这个月该体检啦,他最近吃饭怎么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