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家校协同育人实务指导手册(初中册)
一、家校协同育人概述
1.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
(1)家校协同育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能够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以某中学为例,通过家校合作,学生的学业成绩平均提高了15%,同时,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家校协同育人有助于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形成教育合力。据《中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的家庭中,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提高了20%,同时,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也更加规范。以某小学为例,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合作方式,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家校协同育人能够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据《家庭教育观念调查报告》显示,在实施家校协同育人的家庭中,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30%,同时,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更加科学合理。以某幼儿园为例,通过定期举办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知识,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2.家校协同育人的原则
(1)家校协同育人应遵循教育性原则,确保双方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原则要求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观念、目标和方法上保持一致,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具体实施中,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参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例如,在某中学,家校协同育人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规划,关注学生在学业、心理和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教育的全面覆盖。
(2)家校协同育人需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家庭与学校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这意味着双方应摒弃传统观念中家长服从学校的单一模式,而是建立起互信、互助、互惠的关系。学校应主动倾听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的需求,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如在某幼儿园,通过家长志愿者制度,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加深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3)家校协同育人应遵循动态发展原则,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这一原则要求家庭与学校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合作内容和方式。随着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家庭与学校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例如,在某高中,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学校与家长共同开展网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家庭与学校还要关注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1)当前,家校协同育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逐渐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家校合作的形式较为单一,多数情况下局限于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这导致家校沟通效果不尽如人意,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不高。以某城市为例,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家长会,但实际参与率仅为60%,且家长会内容多以学校通报为主,缺乏实质性的互动和交流。
(2)其次,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政策和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家校合作往往依赖于个别教师的努力,缺乏系统性的支持和保障。此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较为突出,家长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形成合力。例如,在某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许多家长无法及时到校参加家长会,导致家校沟通不畅。
(3)再次,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存在差异,这也是影响家校协同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过高,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如在某中学,部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是学生成绩名列前茅,而教师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期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
1.沟通渠道的建立
(1)沟通渠道的建立是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家校沟通渠道的建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学校官网、班级微信群、家长论坛等,实现与家长的便捷沟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