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楝树:苦味里的光辉
我总以为,树是站在大地上的灵魂。而楝树,是所有灵魂里最懂得生活的那一个。
它不像松柏那样凛然不可侵犯,也不像杨柳那样柔媚多情。楝树是寻常的,是那种你走过巷尾、路过荒坡、瞥见墙角,都会不经意遇到的存在。它的姿态,往往是舒展的、随意的,甚至带着点漫不经心的野气。初看时,你或许会觉得它过于平凡,枝叶算不得十分俊秀,花朵也算不上特别艳丽。但倘若你肯停下脚步,多看它几眼,尤其是在那春夏之交的时节,你便会发觉,这平凡的躯壳里,竟藏着一个丰饶而清苦的宇宙。
我童年记忆里的第一棵楝树,就长在老屋废弃的院角。那地方,砖石零落,野草蔓生,是蟋蟀和壁虎的乐园。这棵楝树便在那一片荒芜里,自顾自地生长着。树干不算粗壮,却嶙峋有力,树皮是暗褐色的,布满了细密的纵裂,像老人手背上安静蜿蜒的筋脉。它的枝条恣意地伸向天空,撑开一伞不算浓密、却足够慷慨的绿荫。
那时我们这些孩子,并不懂得欣赏它的美。我们只知它的另一个名字,“苦楝”。这名字里的一个“苦”字,便仿佛为它定下了一生的基调。我们尝过它青黄色的小果子,那滋味,是真切的苦,一种清冽而执拗的苦,瞬间便在舌根蔓延开来,让人皱眉咧嘴,忙不迭地吐掉。于是,在我们稚嫩的认知里,它便成了一棵“不好吃”的树,一棵无用的树。我们宁可去攀那甜美的桑树,也不愿在这苦楝树下多作停留。
然而,世间许多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藏在这最初的“无用”与“不悦”里。就像有些书,少年时读来只觉得枯燥,非要等到岁月在身上刻下些痕迹,才能品出字里行间的真味。我对这楝树的懂得,便是在离开故乡多年以后。
那是在一个异乡的五月,我于一条僻静的街边,忽然闻到一阵似曾相识的香气。那香气,幽微而清远,带着一丝丝的凉意,像是薄荷与茉莉的混合,又掺着些药草的清苦,在温热的晚风里,丝丝缕缕地,直往人心里钻。我抬头寻觅,看见的,正是一树正在盛开的楝花。
那花,实在是细碎的。淡紫色的小花瓣,簇拥成一个个纤弱的花序,密密匝匝地缀在羽状的复叶之间。远望去,整棵树仿佛笼罩在一团淡紫色的、如梦似幻的烟雾里。夕阳的余晖穿过花隙,给那紫烟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桃李的喧闹,它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开着,将自己的芬芳,毫不吝惜地赠予清风、路人,乃至整个沉默的黄昏。
就在那一刻,我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击中了。我忽然想起了老家院角的那棵苦楝,想起它年年岁岁,也是如此这般,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认真地开着花,结着果,将清苦的香气洒满整个院落。而我,竟因童年那一点味觉的偏见,忽略了它整整一个春天与夏天的美。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真正地留意起楝树来。我看它春日里萌出的新芽,是那种娇嫩的、几乎透明的黄绿色;我看它夏天里舒展的羽叶,像鸟儿的羽毛,在风中轻轻颤动;我看它秋日里满树金黄的果实,如一串串迷你版的铃铛,在枝头摇曳;即便是在万木萧疏的冬季,它那悬垂的、干瘪的果子依然恋着枝头,在苍茫的天色里,画下疏朗而坚韧的线条。
我这才明白,楝树的美,是一种贯穿四季的、动态的、富有韵律的美。它从不急于炫耀什么,只是从容地、按着自然的节拍,完成生命的每一次吐纳。
而楝树所给予我的启示,远不止于视觉与嗅觉的审美。当我试图更深入地了解它,我才发现,这棵在我眼中带着些许“土气”的树,竟有着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生命智慧。
在中国古老的智慧里,万物相生相克,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楝树,便是这一哲理的完美化身。它浑身上下,几乎无一物不“苦”,而这苦,恰恰是它守护自身、泽被他物的法宝。
它的叶子是苦的,于是,那些贪食的害虫便对它敬而远之。在它的树荫下,你很少见到被啃噬得千疮百孔的叶片,它总是保持着一种清瘦而完整的姿态。它的木材也是苦的,质地虽不算顶级坚硬,却因这苦味而天然抗蛀耐腐。在南方潮湿多虫的环境里,穷苦人家用它来做家具、建农舍,虽无楠木的香、杉木的直,却以其朴素的韧性,为人们遮风挡雨,数十年不坏。
最神奇的,是它的果实。“苦楝子”这个名字,听起来便让人退避三舍。然而,正是这苦涩的小果,在传统农耕社会里,扮演了“天然卫士”的角色。我记得祖母的故事。她说,从前没有樟脑丸,家家户户贮藏过冬的衣物被褥,最怕的就是蠹虫。智慧的农人,便会采集秋日的苦楝子,晒干了,用布包裹起来,塞进衣箱和米缸里。那强烈的苦味,便成了驱虫防蛀的天然屏障。这小小的果实,守护着一家人一年的辛劳与温暖。
这不由得让我深思。我们总是本能地趋近甜美,回避苦涩。我们热爱甘蔗的汁水,喜爱蜜桃的芬芳。而苦味,在我们的味觉谱系里,似乎总代表着一种需要被忍受、被克服的东西。然而,楝树却以其整个生命向我们昭示:苦,何尝不是一种更为深沉的滋味,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它的苦,不是腐败的、绝望的苦,而是一种清冽的、有风骨的苦。这苦,是它的铠甲,让它得以在贫瘠的土地上傲然独立,无需向害虫乞怜;这苦,也是它的奉献,被巧妙地转化后,便能成为守护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