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枫杨:流苏的意志
我总以为,树是大地书写的诗行。而枫杨,是所有诗句中最富韵律感的那一首。
它不像银杏那般古老庄重,也不似梧桐那般凄清孤高。枫杨是湿润的,是那种依水而生的、带着潮润气息的灵秀之木。它的姿态,总是向着溪流、河岸、池塘边倾斜着,仿佛一位临水照影的诗人,又像一个永远渴望着远行的少年。它的美,不在孤立的形体,而在那垂挂下的一串串流苏般的果实里,在风过时那一片细碎如私语的叶浪声中,在它与水光潋滟交织成的、流动的画卷里。
我初见枫杨,是在故乡那条名叫玉带的小河旁。河水是浑浊的绿,缓慢地流淌着,两岸挤满了各种植物,蓊蓊郁郁的。枫杨便杂生其间,起初并不引人注目。直到某个初夏的清晨,我沿着河岸漫步,忽然看见一串串翠绿色的、长可盈尺的穗状物,从繁密的枝叶间垂落下来,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江南女子裙裾上的流苏,又像无数串精致绝伦的翡翠璎珞。阳光透过叶隙,照在这些“流苏”上,它们便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温润的光泽,仿佛每一串都蕴藏着一个微型的、绿色的梦境。
那便是我与枫杨的初遇,带着一种意外的、清雅的喜悦。后来我才知道,这美丽的“流苏”,植物学上称为“果序”,那些翡翠般的小粒,是它的翅果。但这理性的知识,丝毫未曾减损我初见时那份感性的惊艳。我于是开始留意这棵,以及更多的枫杨树。
它的树干,在年轻时是平滑的、灰绿色的,带着一种青年的俊朗;年岁既长,便纵裂成深色的、不规则的沟壑,显得苍劲而有力。它的叶子是羽状复叶,像一片片放大了的、优雅的羽毛。小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但并不扎人,摸上去只觉一种温柔的阻力。最动人的是它的整个树冠,舒展开阔,枝叶婆娑,当风吹过,那无数片小叶便一齐颤动起来,发出那种“沙沙沙”的、极细碎而连绵的声音。那声音不像白杨那般哗然响亮,而是含蓄的、内敛的,像是春蚕在食桑,又像是细雨落在蕉叶上,听得久了,会让人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
然而,枫杨生命的华彩乐章,还是系于那一串串的果实之上。从春末到夏初,那些绿色的果序日渐丰满、修长,垂挂在枝头,几乎要触到水面。它们的存在,让整棵树仿佛成了一架巨大的、装饰着流苏的竖琴,风是那无形的弹奏者。及至夏末秋初,绿色渐渐褪去,转为浅浅的褐色,那“流苏”也变得更为干燥、轻盈。这时,每一枚小翅果都准备好了它的远航。那果实的两侧,延伸出薄如蝉翼的翅翼,像一对精心裁制的翅膀。
我总爱在此时来到河边,看它们如何奔赴自己的命运。一阵稍大的风来,或者只是树枝自身的一次轻轻弹动,那些成熟的翅果便纷纷扬扬地脱离母体,旋转着、飘舞着,像一群小小的、褐色的蝴蝶,又像无数架微型的螺旋桨,在空中划出优雅而不可预测的轨迹。它们落向水面,便随着波纹荡漾,开始一段随波逐流的旅程;它们落在岸边的湿泥里,若条件合宜,便安静地等待来年春天的萌发。
这漫天飞舞的翅果,是枫杨最慷慨的播种,也是一场极其壮丽的告别。它不像有些树木将种子紧紧包裹在坚硬的壳里,它给予它的孩子翅膀,鼓励它们飞翔,去探索母树视野之外的广阔世界。这背后,是一种何等磅礴而乐观的生命意志!它不追求将后代牢牢束缚在自己荫蔽之下,而是信任风,信任水,信任未知的远方,也信任那小小果实内在的、萌发的力量。
这飞翔的意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让我想起人类同样古老的梦想——离开故土,去往远方。枫杨,便是这梦想在植物王国里的化身。它的生存哲学,是动态的,是开放的,是充满探险精神的。它不固守一隅,而是将河流当作它的驿路,将风当作它的信使,将它的血脉,沿着水的脉络,播撒到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你常能看到,在一条河流的两岸,枫杨往往连绵成片,它们或许并非同一棵树的子孙,但定然是同一族类的远征军。
由这飞翔的种子,我的思绪很自然地飘向了我们自身文化的长河。在那里,我惊讶地发现,枫杨的身影,虽不似松竹梅那般居于文化的核心,却也以其独特的姿态,点缀着文学的风景,并与我们民族某种深层的心理暗相契合。
最直接的联想,便是那被称为“一串铃”或“元宝树”的俗名。那垂挂的果序,在民间朴素的审美里,像极了成串的铜钱,或是金锭银锭。于是,在寻常百姓的庭院前,种上一棵枫杨,便寄寓着对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这愿望是实在的、温暖的,带着人间的烟火气。枫杨于此,不是清高的隐士,而是乐于融入俗世欢乐的、亲切的邻家树。
然而,它那“飞翔”的本质,又总将它引向更为悠远、更为感伤的意境。试想,在一条送别的渡口,岸边伫立着几棵高大的枫杨。秋风吹起,黄叶萧萧,那些带着翅膀的果实,正如离人的心绪,纷乱而不可收拾地飘向远方。此情此景,枫杨便成了离愁别绪的见证者。它的“流苏”,仿佛是无尽的牵挂;它那旋转飘落的果实,便是身不由己的、漂泊的命运。这意象,与千百年来在宦游、征战、商旅中不断上演的离别画面叠合在一起,使得枫杨也浸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诗意的哀愁。
这哀愁,并非绝望,而是一种对人生常态的深切体认。正如枫杨的种子必须离开母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