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摩天岭长城游记
塞外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已是4月,才刚刚带上一丝春意,草木未绿、杏花初放,风很大,坡崖、沟壑光秃秃的,干硬的黄土依然裸露,满目苍凉,让人不能不心生悲怆。这时候,山岭上出现了蜿蜒曲折的土梁,连绵起伏,似隐似现,间或有孤傲的土台点缀其间。不由想得很远,山梁间好像出现了滚滚狼烟,大地似乎一颤,响起了喊杀声。那是明长城,萦绕在国人心头的一道坚固的墙。
这段长城叫摩天岭明长城,地处山西省左云县五路山。从晋蒙公路下车,一通界碑侧身相迎。界碑立于长城墙头之上,北刻“内蒙古”、南刻“山西”,薄薄一通碑石,将两地分割开来,也将两种文化分割开来。历史曾在此碰撞出火花,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以此为界,厮杀、融合了2000多年。
与朋友沿墙头往前走,一座敌台将长城隔断,按照专家的说法,叫这“跨墙台”。当年,青砖包裹、箭垛森严,戍卒守于其上,密切注视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来犯之敌;如今,裹砖已被扒光,土胎开裂,若两个醉汉相互扶持,哪里还有半点往昔的雄壮!在两旁残破的沟梁映衬中,干黄皴皱,东倒西歪,赤裸裸倾颓于群岭之间。敌台下,护台围墙圈出一座小小的院落,这叫月城,正对敌台开土门,朋友站立在土黄色的敌台上,红衣灿烂,搔首弄姿,有蓝天白云相衬,倒也和谐,一会儿不见,突然从月城土门中钻出,犹如怪物,令人吃惊不小。
一条小路沿墙头迤逦,曲曲折折、时上时下。野草泛出浅绿,不时有一棵山杏树萌出花蕾,为干黄的边墙添几分生动。墙外侧有沟壑与长城同行,豁豁牙牙,朝远处蜿蜒。沟深三四米,也是长城的一部分。当年修筑长城,就地取土,“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黄土筑成了墙体,高一丈四尺,留下的沟堑深一丈三尺,两者共同构成了长城,共高二丈七尺。如今,长城沟堑已被雨水冲成荒沟,两旁杂树丛生,光秃着枝头,在凄风中摇曳。
墙头上不时可见稀稀拉拉的羊粪。隔沟远眺,一群山羊正爬满山坡,牧羊汉高举羊鞭,吼出悲凉的山曲儿。山羊咩咩,拖长了音调,仿佛为汉子伴奏。这是一种精灵般的家畜,弯弯的犄角、弓背一样的脸面和忧伤的眼睛,似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与牛、马一起代表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历代帝王可能不会想到,他们兴师动众修筑的长城,会轻而易举地被看似最不起眼的山羊攀上去,啃噬刚刚发芽的青草。
沿墙东行,再越过两座烽燧,一条河谷将长城断开。河谷内乱石盈滩,找一块巨石坐下,只见石隙间细流潺潺、缓缓流淌;若遇山洪,这里会是一川怒涛。显然,河道中不可能修筑边墙,就是说,万里长城并非逶迤不绝,每条河道两岸都是断头墙、每条河谷都是个大口子。北方小河大多是季节河流,枯水季节,鞑靼铁骑随时都可能高举弯刀,沿河谷冲进长城内。当年,守边戍卒是怎样守护河谷呢?看见崖头的敌楼就明白了。原来,他们是以敌楼为工事,用箭弩、火铳封锁河道。这条河谷并不宽,河谷西侧的敌楼已成一柱黄土,仍坚守崖头;东侧敌楼青砖包裹,高大巍然,兀然挺立,虽数百年过去,依然威风凛凛、不可冒犯,好像随时会响起呐喊声,火药、箭矢如雨般射将下来。
箭楼又称烽火台、烽燧、烟墩。摩天岭长城的箭楼最值得回味,全段边墙都变为赤裸的黄土梁,只剩下这座箭楼依然全身包裹着泛黄的青砖,在崇山峻岭中,像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矗立在高山之巅,统领着蜿蜒逶迤的长城。楼分3层,第一层实心,南向有拱门,匾额砖雕“镇宁”二字,沿陡立漫长的台阶爬上去;第二层开有堞口,东西三、南北四,近堞口望去,楼下景色一览无余,西侧河谷近在眼前。站在楼上发箭矢、射火铳,居高临下,与河谷西侧敌楼两面夹击,所过之敌当无幸免。楼顶为券拱,青砖白灰,让人想起山西遍地的窑洞建筑;第三层为平顶露台,四面堞垛高耸,楼下,山岭连绵,天际之外,当是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当年,戍卒守在这里,头顶蓝天白云、面迎怒号凄风,面对来犯之敌,所做之事,除点起狼烟,剩下的事,恐怕只有坚守了。
箭楼南侧,矮矮的短墙围成一个月城,方形,长、宽各50米。当年,月城有房舍、院落、水井,以供戍卒生活。边陲和平时期,月城是蒙汉边民茶马交易的场所。高高的箭楼下,马声嘶鸣、人声鼎沸,又是一派平和景象。岁月沧桑,如今,残垣断壁之外,只有遍地的瓦砾、砖块和枯黄野草。不过,与长城本身一样,边堡、箭楼、月城的损毁,说明国人为之自豪的边防设施已无作用,失去的只是文物价值,得到的是边疆安宁和民族融合,利弊得失,国人自是明白。
在箭楼上眺望多时,下楼,沿边墙返回,乘车来到摩天岭长城脚下的八台子村。一进村子,先被墙内、屋外的杏花感染,一样的季节,村内杏花已经盛开,粉白粉白,将小小村落渲染出温馨。村内房屋多不讲究,低矮、简陋,根本不能与平原乡村比。蜿蜒在山梁上的长城告诉每一个来这里的人,秦汉至明代,这里一直是边陲之地,住在村庄里的是边民后代。在长期的战争气氛中,他们形成了浓郁的流民意识,一旦边事紧张,随时准备拔脚离去,对于房屋等带不走的固定资产从来不在意。连大同的市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