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泰宁有个“尚书第”
初秋,去了闽赣交界的小城泰宁。虽然只有短短两天,却是一次意外的静心沉思之旅。
这座古老山城位于闽西北武夷山脉中段,祥和宁静,秀美质朴,仿佛一颗藏于深山的明珠,小而美、小而特。泰宁物阜民丰,文风蔚然,不仅具有独绝的山容水态,而且人文气息浓郁,“习俗淳厚”,曾经“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古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今有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之谓。
行走泰宁,除了赏游大金湖、上清溪等自然美景,尚书第是必游之地。尚书第建于明天启三年至七年(1623—1627年),至今已有四百来年,为明代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第。它设计精巧、布局严谨,构造恢弘、用料考究,精美的砖刻、石雕、木雕、彩画处处可见,是明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江南保存最完整、时间最久远的民居精品建筑之一,极具艺术价值,可谓泰宁的一张对外名片。
“尚书第”俗称“五福堂”,是一幢按照中国传统的“三厅九栋”格式建造的砖木建筑群。五栋主体建筑巧妙地融合了五福之意,体现了中国独有的建筑文化和精湛工艺。进门一座十余米高的大影壁,穿过影壁,坐西向东一字排列着五个大门,前有甬道,后有花园,每幢均分前厅、中厅、后厅,幢与幢之间用封火墙相隔,设廊门相通,互相关联而又相互独立。
身处宏大而精巧的尚书第,不免对其主人李春烨有所好奇。
李春烨在明史的册页里,远没有他留下的这座豪宅这么显耀。《明史》中并没有李春烨的传记,《福建通志》、甚至《泰宁县志》都没有记载,个中缘由颇耐人寻味。经过采访和查找资料,李春烨的生平大抵如下:他出生于1571年,早年家道贫寒,学业也很不顺,16岁中秀才,36岁中举人,而后三次进京应试不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46岁时才中进士。起初,他任职行人司行人,正八品。至天启四年(1624年),才升刑科都给事中,正七品。但此后,李春烨仕途开始平步青云,先是一跃升湖广参议,从四品,接着升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天启六年(1626年),李春烨仕途达到顶峰: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正二品,加封太子太保。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位极人臣的李春烨以母亲九十大寿为由,请假还乡,而此时熹宗皇帝又给其加官太子太师,从一品,还荫封一子,诰封四代夫人。八月,还在回乡路上的李春烨听到熹宗朱由校去世、新皇帝朱由检登基的消息,接着又传来新朝开启了肃清魏阉集团的清算新闻。十一月,魏忠贤自缢阜城。崇祯二年三月,新朝公布了“钦定逆案”名单261人,罪分七等,李春烨名列五等,载其“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徙三年输赎为民者”,李春烨属于被宽大处理之列,通过缴纳赎金免于坐牢。1637年,李春烨在家乡泰宁去世,享年67岁。
通过上述李春烨的生平可以看出,其求学之路虽然坎坷,但为官之路却如过山之车。他从入朝为官到归乡隐居,从一介平民到朝廷重臣,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当地人用“大器晚成,青云直上,急流勇退”来概括他的一生,也有人用“大忠大奸难评说”来评价他的为官经历。在明末黑暗的政治环境下,官场实行的是逆淘汰选人法则,许多正直英明人士遭到打压和迫害,而李春烨却如坐火箭式的官运亨通,确实有不少令人怀疑和蹊跷之处。从“钦定逆案”对其处罚并不重似乎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一是可能与他急流勇退有一定关系;二是在魏忠贤对东林党人和其他正直朝臣的残酷打击中,他应该并没有做落井下石的帮凶,明史也没有关于他恶行的记载;三是当时魏忠贤为拉拢人心,大肆封官许愿,“尚书多如狗,侍郎满街走”,李春烨只是兵部尚书中的一个,而且任职仅一年,没有什么作为,是不那么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这样勾画出李春烨的脸谱:明末一个精于自谋的、尚未丧失为人底线的、平庸无为的官僚。他的一生既非如其好友、曾任两广总督的沈犹龙为他所写的墓志铭中所说的那样清正廉洁:“公之品望,如泰山乔岳;公之心事,如白日青天;公之风裁,如祥麟瑞凤”,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坏人。他就是那种封建腐败社会中最常见的官员:谙熟官场规则、善于投机奉迎、精于敛财与卖官鬻爵——如果没有中饱私囊,以他贫寒的家世和明代官员极低的日常俸禄,他不可能斥巨资建造起如此恢宏的尚书第。人是环境的产物,明末贪污腐败盛行,手握重权、缺乏信念的李春烨很难免俗。泰宁民间传闻李春烨到山东查案,追缴的赃银并未全入国库,而是大量运回泰宁老家,当时八大城门齐开,运了三天三夜。这种传闻应非空穴来风,也佐证了这点。
不过,对于如今的泰宁人,尚书第只是其传统文化杰出的物化代表,旅游资源的第一品牌。他们津津乐道地向游客讲述着它的精美与精巧,而当问起尚书第原有的主人李春烨时,多是语焉不详。数百年过去了,进入现代社会的尚书第,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已不再属于当年那个费尽心血建造它的庸俗官僚了……
踏着尚书第沉淀着岁月的石板,我们不禁向历史的更深处思索:在风雨如晦、黑暗动荡的年代里,是奋起抗争、舍生取义,还是为虎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