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五马坊牌坊简介资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歙县五马坊牌坊简介资料

五马坊坐落于许村镇许村,明正德二年(1507)为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立。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宽8.2米,高9.7米,直柱等主要构件为花岗岩,其余为砂岩,雕刻精美。在二层檐上还保存有一只哺鸡兽脊吻,形制古朴。因石质疏松,坊雕饰风化严重。坊字牌书“五马坊”三字,五马是古代知府的雅称。许伯升,名啟,号讷庵,有武艺,元末镇压地方农民军起义,因不嗜杀而谓有义行,明洪武十六年(1383)卒于福建汀州府知府任上。

关于许伯昇:他生于1332,殁于1383,名启,号讷庵,以字行,许村人,许友山孙。敬贤爱士,恤寡怜贫,去暴惩顽,掷奸剔蠹。曲直不能辨,皆请其评定是非,得其片言而解,谚称:“有事诉伯昇,何须理讼庭”。元至正年间,红巾军攻克徽州。许伯昇率众护村,连发三矢,悉中旗竿,红巾军由是溃遁,居民得以无虞。明洪武六年(1373),太祖诏谕天下,搜求隐逸,以辅朝政。徽州知府上其名,许伯昇以疾力辞。十三年,复谕群臣,各举所知,以备任用。徽州知府张孟善力荐许伯昇,授汀州知府。汀俗骄嚣尚讼、刚愎好斗,古称难治。许伯昇至任即劝课农桑,宣教化民,力除苛政,时人将其比作汀州名太守陈轩。旧有百余家避税洞居,后感其仁政,不觉下涕来归:“有守如此,吾忍悖之群乎?”许伯昇以劳瘁卒于任上,汀人悲号如丧考妣,立遗爱祠,肖其像,岁时致祭。柩归许村,汀人攀挽相送百余里,潜口(今属徽州区)方勉为作行状,槐塘唐子仪为撰墓志。

永乐七年(1409)十二月,葬后金村。正德二年(1507),于大观亭北立五马坊旌其德政。至今“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之联.还挂在汀州许公(伯升)庙内《汀州志》。

洪武十九年(1387),许伯升病故于福建汀州住所。运灵柩回徽州时,百姓夹道数里,直出汀州地界。许村一本堂(许氏总祠)招东十门西八门筹资日夜赶建许公(伯升)墓道石坊,从入徽州地界至许村村头,共建有二柱一楼一门高一丈五尺的墓道石坊53座(许伯升享年53岁)。仅十里许村地段中就有杨峰岭头、善化亭边、里六路东、新角路口、天马山脚(许村村头)5座。1953年修建城(歙)许(村)公路时,歙县人民政府强调保护许伯升墓道坊,绕道另辟路基,使这一珍贵历史文物一直保存到1960年前后,终为人为所毁。?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