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卿大夫选任制度研究.docxVIP

周代卿大夫选任制度研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代卿大夫选任制度研究

一、引言:理解周代政治生态的关键密码

站在博物馆的青铜器展柜前,凝视着大盂鼎内壁那291字的铭文,“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的刻痕依然清晰。这些穿越三千年的文字,不仅记录着周王对贵族的封赏,更暗藏着周代政治体制运行的核心密码——卿大夫选任制度。作为周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级贵族体系的中间层,卿大夫既是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又是宗法制下的血缘纽带,其选任方式直接影响着周代政治的稳定与变革。要读懂”郁郁乎文哉”的周代文明,就必须揭开这层制度面纱。

二、制度溯源:从商到周的政治基因传承与变异

2.1商代世官制的底色

商代的政治舞台上,“旧人共政”是显著特征。甲骨文中常见”多尹”“多工”等职官称谓,这些职位多由子姓宗族或臣服方国的旧贵族家族世袭。如商王武丁时期的重要辅政大臣甘盘,其家族自商汤时代便世代担任”巫史”之职;而负责军事的”马”官,往往由擅长驯养马匹的家族垄断。这种”世官世禄”的传统,本质上是早期国家对血缘共同体的依赖——在文字尚未普及、治理技术有限的时代,家族记忆与经验传承是最可靠的统治资源。

2.2周人的制度创新:宗法与分封的双轮驱动

周人灭商后,并未简单复制商代的世官制,而是创造性地将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礼记·丧服小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构建起”大宗-小宗”的血缘网络。在分封过程中,周王不仅分封土地,更”授民授疆土”(《大盂鼎铭文》),将”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等族氏整体划归诸侯,这些族氏的首领自然成为诸侯国的卿大夫核心群体。如鲁国的”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便是鲁桓公三个庶子的后裔,其家族地位自分封时便被确立。

这种创新带来两个关键变化:其一,选任标准从单纯的”旧族”扩展为”姬姓血缘+异姓功勋”的复合体系,如齐国的姜氏、晋国的狐氏虽非姬姓,却因辅佐周室有功获得卿位;其二,选任程序从”自然传承”变为”制度确认”,周王通过”册命”仪式(详见3.2)赋予选任合法性,使家族特权与王室权威紧密绑定。

三、核心机制:选任制度的运行逻辑与操作细节

3.1选任的四大基本原则

周代卿大夫选任并非完全的”任人唯亲”,而是在血缘框架内嵌入了多重筛选机制:

首先是”宗法优先”原则。《左传·隐公十一年》载”大夫有贰宗”,卿大夫家族必须严格遵循”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的宗法秩序。以卫国为例,卫庄公死后,其庶子州吁试图争夺卿位,却因”非正嫡”被大夫石碏以”违礼”为由诛杀,这正是宗法原则的现实体现。

其次是”德能补充”原则。《尚书·立政》强调”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要求选拔”吉士”(贤能之士)。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铭文中,周王要求盂”敏朝夕入谏,享奔走”,可见对卿大夫”敏”“谏”“奔走”等实际能力的重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臧文仲因”置六关”“妾织蒲”被批评(《左传·文公二年》),反证德能标准的存在。

第三是”功勋激励”原则。《国语·晋语四》记载晋文公归国后”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狐偃、赵衰等跟随流亡十九年的功臣家族,正是通过功勋获得卿位。这种机制在西周早期尤为明显,如召公奭因”日辟国百里”(《诗经·大雅·召旻》)的功绩,其家族世代担任太保之职。

最后是”王室调控”原则。周王通过”命卿”制度保持对诸侯国的控制,《礼记·王制》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鲁国的”三卿”、晋国的”六卿”最初都需周王册命。即便到春秋中期,晋景公仍派使者”请于周”以任命郤克为卿(《左传·宣公十六年》),可见王室权威的余韵。

3.2选任的具体程序:从推荐到册命的完整链条

周代卿大夫选任有一套严密的程序,以西周中期的”九年卫鼎”铭文为例,其记载的土地交易中涉及五位”三有司”(司土、司马、司工)的选任过程,可窥见一斑:

第一步是”荐举”。卿大夫空缺时,通常由现任卿大夫、诸侯或王室公卿推荐候选人。《周礼·地官·乡大夫》载”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说明地方也有”乡举里选”的补充渠道。如孔子的祖先孔父嘉,便是因”宋穆公以孔父为大司马”(《左传·隐公三年》)的推荐进入卿列。

第二步是”考察”。候选人需经过”试职”考验,《礼记·王制》载”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可见对履职能力的严格考核。西周青铜器”师簋”铭文中,周王要求师”敬夙夜,勿废朕命”,并派内史”册命”前”省视”其治绩,正是考察环节的实证。

第三步是”册命”。这是最核心的仪式,《诗经·大雅·崧高》描述周宣王册命申伯为卿时”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王命傅御,迁其私人”,可见仪式的隆重。册命地点多在宗庙,周王亲自宣读”命书”(任命文书),授予”命圭”“命服”等信物(《礼记·玉藻》载”公侯伯子男,羔裘豹饰,卿大夫狐裘”),并由史官记录于简册(如”史墙盘”铭文)。这一过程不仅是职位确认,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