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经典考试(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的“壮火”指:
A.生理之火
B.病理之火,亢盛的阳气
C.肾中命门之火
D.心肺之阳
答案:B
解析:原文“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指过亢的阳气,耗伤正气;“少火”指平和的阳气,温养机体。
2.《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属于:
A.太阳中风
B.太阳伤寒
C.太阳温病
D.太阳蓄水
答案:C
解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3.《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虚劳虚烦不得眠”的主方是:
A.酸枣仁汤
B.黄连阿胶汤
C.栀子豉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答案:A
解析:原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针对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4.《温病条辨·上焦篇》中“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的治法是:
A.辛凉平剂银翘散
B.辛凉轻剂桑菊饮
C.辛凉重剂白虎汤
D.宣肺化痰止嗽散
答案:B
解析:桑菊饮为“辛凉轻剂”,针对太阴风温轻证,以咳嗽为主,热势不盛,微渴,病位偏肺。
5.《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答案:A
解析:阴精不断化生阳气(起亟),阳气固护阴精(为固),二者相互依存,体现互根互用。
6.《伤寒论》中“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的主方是:
A.炙甘草汤
B.桂枝甘草汤
C.真武汤
D.苓桂术甘汤
答案:A
解析:炙甘草汤(复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主治心阴阳两虚之脉结代、心动悸。
7.《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的主方是:
A.小半夏汤
B.苓桂术甘汤
C.甘遂半夏汤
D.己椒苈黄丸
答案:B
解析: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针对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证,症见胸胁支满、目眩、短气。
8.《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者”应与下列何方鉴别?
A.承气汤
B.小陷胸汤
C.导赤承气汤
D.牛黄承气汤
答案:C
解析:导赤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小肠热盛,症见无汗(热闭)、小便不利(小肠热郁)、谵语(热扰神明),需与单纯阳明腑实(承气汤)鉴别。
9.《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说明:
A.气血盛衰与体质相关
B.营卫运行依赖气道通利
C.肌肉滑利是气血充盛的表现
D.壮者不易生病
答案:A
解析:原文强调体质强弱(壮者)决定气血盛衰及营卫运行状态,是体质与发病关系的体现。
10.《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的主方是:
A.麻黄细辛附子汤
B.麻黄附子甘草汤
C.四逆汤
D.真武汤
答案:A
解析:少阴病本应无热恶寒,但“反发热”提示太少两感,脉沉为少阴里虚,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解表,表里双解。
11.《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核心病机是:
A.湿热熏蒸
B.寒湿阻遏
C.湿邪困脾,肝胆疏泄失常
D.瘀血内阻
答案:C
解析:黄疸的根本在于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无论湿热(阳黄)或寒湿(阴黄)均以湿为基。
12.《温病条辨·下焦篇》“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的治法是:
A.滋阴息风(大定风珠)
B.清热息风(羚角钩藤汤)
C.凉肝镇痉(安宫牛黄丸)
D.育阴潜阳(三甲复脉汤)
答案:D
解析:三甲复脉汤由加减复脉汤加牡蛎、鳖甲、龟甲组成,育阴潜阳,主治下焦温病,热灼真阴,虚风内动之先兆(手指蠕动),尚未至痉厥(需大定风珠)。
13.《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中“恐则气下”的临床表现是:
A.脘腹胀满
B.二便失禁
C.面红目赤
D.精神萎靡
答案:B
解析:恐伤肾,肾主二便、司固摄,恐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见二便失禁、遗精等。
14.《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应治以:
A.五苓散
B.白虎加人参汤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