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地质资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载原文可修改文字和底色颜色查看原文

2区域地理、地质、气候条件

2.1区域地理、地质条件

辉南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辉发河中游。东与靖宇县相连,西与梅河口市相连,南与柳河县相邻,北和磐石市和桦甸市接壤。地跨东经125°58’~126°45’,北纬42°16’~42°49’,面积2272.3平方千米。辖10个镇,1个乡、14,3个行政村,人口3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5.27万。有汉、蒙古、满、回、朝鲜、壮等27个民族。

辉南县处于华北地台(I),辽东台块(II),铁岭-靖宇台拱龙岗断块(IV)之南西,(V)级构造单元属于柳河地堑之北东。

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太古界鞍山群、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

2.2区域水文、气候条件

辉南县属于第二松花江辉发河水系,境内有10km以上的大小河流22条,其中一级支流有大柳河、三通河、黄泥河、蛤蟆河、蛟河;二级支流有15条,遍布全县,构成扇形水系。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潜水主要覆存于残坡积层、冲积堆积阶地及河漫滩相砂砾卵石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两侧山体基岩裂隙水补给,向河流排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0-8m,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169亿m3,单井涌水量为20—50t/h。基岩裂隙水按地下水赋存岩性及形式分为砾岩、砂岩、安山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及花岗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体裂隙及风化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低洼地带及沟谷以泉形式泄出地表。

辉南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由山区到平原区还可分为温和半湿润、温凉半湿润及冷凉湿润等三种类型。全县平均气温5.60℃,平均降水量736.50mm,平均无霜期130天左右,平均日照时间2,598小时。常年有效积温2650℃。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1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区内地貌形态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形态,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将该区划分为低山丘陵地貌、一、二级阶地及河漫滩。

低山丘陵:为该区主要地貌形态,地面坡度较缓,局部地段岩石裸露形成陡壁,一般5~30°,分布于河谷两岸的大部分地区,构成山体的主要岩性以安山岩及花岗岩等岩浆岩及少量变质岩为主。

一、二级阶地:河谷下切,河谷两岸阶地相对较发育,两岸断续分布有Ⅰ级阶地,阶面平缓,略向河谷倾斜,阶地表部一般为厚1~5m的粘性土,其下为厚1~3m砂砾卵石层。阶地表部现为耕地(局部为田间作业道)。

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道转弯处凸岸,一般宽30~50m,地势平缓,向河谷倾斜,高出河水面0.5~1.0m,大部分表部有厚1~3m砂砾卵石层直接出露。

3.2各场地地层岩性、分布特征及地基承载力(桩基参数表)

勘察区经钻探揭露的地层主要有:杂填土、粉质粘土、砂层(粗砾砂)、基岩(花岗岩、玄武岩)。各土层的性质具体描述如下:

①杂填土:杂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碎石、粗砾砂及少量黏性土组成,结构松散。

②粗砾砂:黄色,稍湿至饱和,中密,级配较好,磨圆较好,含泥量10%左右。③粉质粘土:黄褐色,黄色,可塑至可塑偏硬,中压缩性,粉感较强。

③1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可塑偏软。中压缩性,局部含少量粗砂,粉感较强,含少量有腐植。

基岩:

④1花岗岩:黄色,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密实,局部夹风化岩碎块,岩体极破碎。

④2花岗岩:黄色,强风化,岩芯呈短柱状,大块状,坚硬,岩体较破碎。

⑤1玄武岩:灰色,全风化,风化呈碎块状,坚硬,岩体破碎。

⑤2玄武岩:灰色,强风化,风全呈大块状,块状构造,隐晶质结构,岩芯呈短柱状,岩体较破碎。

文档评论(0)

葱花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