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pdfVIP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通过诚信故事,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学生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一。在古代,“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要的精神品质。老

子曾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一个民族不能缺乏诚信观

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单位不能忽

视信用管理。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话诚信、觅诚信。

什么是诚信?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

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一)诚信名言我收集:

1、轻诺必寡信。——老子

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这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

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

2、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不要改变诚信,即使危难也不动摇。贞信昭著,才能得人鼎力相助。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成果。

4、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贝,而以忠信为宝贵。

5、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河流背弃源头那么河流就会枯竭,人背信弃义那么名声就不会远传。

6、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人若心中有他人,即使天各一方,用诚信也可以架筑彼此的友谊桥梁。

7、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补充关于诚信的格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不讲诚信的人,是可悲的、可怜的、可恨的,也是可怕的。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二)信义故事我评说:

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是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

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当

时有个叫曹邱生的人,特地去见季布。并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

也抵不上季布的一个诺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

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曾子杀彘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跟随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

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

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

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言行,听

从父母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

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

孩子吃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

【答案】围绕“言而有信,诚实待人”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立木为信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

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

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

了那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

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

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

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各行各业文档和报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