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总面积约64万km2,年均水土流失量达16亿t,严重制约区域生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不仅导致耕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还加剧下游河道淤积(如黄河下游年均淤积泥沙4亿t),引发洪涝灾害。治理需立足“成因精准识别、措施科学适配”,构建“自然修复+人工干预”的综合治理体系。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核心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长期叠加的结果,其中人为活动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自然条件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环境。
1.1自然因素:先天脆弱的生态基底
土壤特性:疏松易蚀的黄土层
黄土高原主体为风积黄土,颗粒组成以粉砂为主(占比50%-70%),土壤孔隙度高(40%-50%),且缺乏胶结物质,遇水易分散崩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抗冲刷能力弱,降雨后表层土壤易被径流剥离,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如陕北榆林地区沟谷密度达3-5km/km2)。
气候条件:集中暴雨与干旱交替
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9月降雨量占全年60%-8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小时降雨量≥20mm),短时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力强,极易引发沟蚀、面蚀;同时,年均蒸发量(1500-2000mm)远大于降雨量(200-600mm),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裸露时间长,进一步加剧侵蚀。
地形地貌:陡峭坡地与破碎沟谷
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70%以上区域为坡地(坡度>15°),其中坡度25°以上的陡坡占比达30%,坡面径流流速快(>1m/s),冲刷能力强;加之长期侵蚀形成的沟谷系统(如晋西吕梁山区的“V”型沟谷),切割地表破碎,沟谷两岸易发生崩塌、滑坡,每年新增沟谷面积约100km2。
植被覆盖:天然植被退化严重
历史上过度开垦导致天然森林、草原面积锐减,当前区域植被覆盖率约60%,但多为人工幼林(如油松林、刺槐林),群落结构单一,生态防护功能弱;部分陡坡耕地仍处于“无植被覆盖”状态,土壤直接暴露于降雨冲刷下,水土流失风险极高。
1.2人为因素:加剧侵蚀的主导驱动
过度开垦与陡坡种植
为满足粮食需求,长期存在“毁林开荒、陡坡种粮”现象,坡度25°以上的陡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5%(如甘肃定西地区),此类耕地年均土壤流失量达50-100t/hm2,是缓坡耕地的5-10倍;同时,轮作制度不合理(如连作玉米、马铃薯),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降低抗蚀能力。
不合理的矿产开发
黄土高原是我国煤炭、油气资源富集区,大规模矿产开采(如陕北神府煤田、晋西焦煤基地)导致地表塌陷、植被破坏,每开采1t煤炭约破坏2-3m2土地,产生的弃土弃渣(年均超1亿m3)随意堆放,遇降雨易形成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如山西吕梁某矿区因弃渣堆放,年均新增水土流失量超10万t)。
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为破坏
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开挖边坡未及时防护,产生的裸露坡面(坡度>30°)年均土壤流失量达200-300t/hm2;部分区域存在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现象,导致人工林退化、草原沙化,植被防护功能进一步削弱。
治理措施碎片化与管护不足
早期治理多以单一工程(如梯田)为主,缺乏“工程+生物+农业”的协同配套;部分治理区域后期管护缺失,梯田田埂坍塌、林草退化未及时修复,治理效果难以长期维持(如陕西延安某区域梯田因管护不当,5年后水土流失量反弹30%)。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治理需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针对不同地貌类型(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风沙区)、不同侵蚀强度,构建“工程固土、生物护坡、农业改良、政策保障”的综合体系,实现“保土、保水、保肥”与“增产、增收、增效”的双重目标。
2.1工程措施:构建立体防护屏障
通过修建各类工程设施,拦截地表径流、固定土壤,减少侵蚀,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保障。
坡面工程:控制坡面侵蚀
梯田建设:在坡度5°-25°的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田面宽度2-5m(坡度越大,宽度越小),田埂高度0.5-1.0m(采用夯实黄土或浆砌石),配套修建坡面排水沟(间距30-50m)、沉砂池(每公顷1-2个),减少坡面径流冲刷。陕西米脂县实践表明,水平梯田可减少水土流失量70%-90%,粮食亩产提升30%-50%。
鱼鳞坑与水平阶:在坡度25°-35°的陡坡或荒坡,开挖鱼鳞坑(直径1-1.5m,深0.5m,坑距2-3m)或水平阶(宽度1-2m,阶距2-3m),坑内/阶内种植灌木(如沙棘、柠条)或乔木(如油松、侧柏),拦截坡面径流,改善局部微环境,适用于晋西、陇东的丘陵沟壑区。
沟道工程:遏制沟谷扩展
淤地坝建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ppt VIP
- 2024 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住建部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施指南(附规范依据).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 六年级体育体育课安全和卫生教育.pptx VIP
- 标准图集-12SK407-辐射供冷末端施工安装.pdf VIP
- pid控制原理综述.pptx VIP
- 需求跟踪矩阵.xls VIP
- 新解读《GB_T 16529.3 - 1997光纤光缆接头 第3部分_分规范 光纤光缆熔接式接头》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