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2025年工作综述.docxVIP

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2025年工作综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榴花开映天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2025年工作综述

2023年以来,××市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系统推进“十项工程”“七进活动”,形成“*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一、高位推动,构建创建工作“强磁场”

1.强化顶层设计

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写入“十四五”规划、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出台《××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设立每年500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2.健全工作机制

市、县、乡三级全部成立*政“双组长”创建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纪委监委、组织部、统战部、民宗局联合开展常态化督导,累计下发督办函73份,整改完成率100%。

3.注重法治保障

颁布实施《××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配套出台《互嵌式社区建设导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6部地方性法规,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二、培根铸魂,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1.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打造“1+10+n”宣教矩阵: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1个、县级分中心10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27个、村(社区)实践站1,386个,年接待群众超120万人次。

连续3年举办“石榴花开”主题月、民族歌舞诗《手足相亲》巡演86场次,线上浏览量突破3,200万。

创新“互联网+民族团结”传播,开通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12个,累计发布短视频1,100条,点击量5.8亿次。

2.深化“七进”活动**

进机关:全市1,028个机关单位把民族政策纳入*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日3,200场次。

进企业:在××能源、××铝业等龙头企业设立“红石榴工作站”,推动各族员工混班混宿、同餐同桌,企业少数民族职工占比由18%提升至29%。

进社区:建成“互嵌式”示范社区68个,推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互嵌,各族群众“嵌入式居住”比例提高至72%。

进乡镇:打造“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示范带12条,创建民族特色村寨32个,年接待游客560万人次,旅游收入42亿元。

进学校: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学校124所,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覆盖全市42.8万名师生;连续3年举办“小小石榴籽”夏(冬)令营,吸引新疆、西藏、云南等6省区师生1.1万人参与。

进军营:与驻市部队共建“边防民族团结模范长廊”86公里,联合开展“国旗耀边关”活动1,300场次。

进**场所:在全市183处**活动场所开展“四进”活动,**界代表人士“爱*爱国爱社会主义”zt教育参与率100%。

3.打造教育实践品牌

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大学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立项省部级课题28项,出版《××民族团结进步蓝皮书》3部。

成立“银发宣讲团”“小小石榴籽”志愿队等1,867支,年均开展宣讲1.2万场次,覆盖群众190万人次。

三、共建共享,提升各族群众“三感”

1.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争取中央、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1亿元,实施道路、供水、产业等项目368个,民族地区公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5g信号覆盖率均达到100%。

民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2年的2.1万元增长到2025年的3.4万元,年均增长1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2.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新(改)建民族学校42所、幼儿园68所,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率保持动态清零。

民族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6家,少数民族群众医保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稳定在99%以上。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2万套,各族群众“出棚进楼”比例达92%。

3.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实施“三项计划”: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广西、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建立研学联盟,互派学生2.3万人次。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建成“民族融居”试点小区18个,双向就业创业1.6万人。

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出“天山雪莲·丝路同心”等精品线路16条,年接待游客1,88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58%。

四、夯基垒台,健全创建工作“长效链”

1.数字化赋能

上线“民族团结云”平台,整合综治、民政、教育等21个部门数据,实现民族事务“一网统管”、风险隐患“一键预警”,累计处理群众诉求9.4万件,办结

文档评论(0)

写材料找小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助理研究员持证人

专注于公文写作、机关材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4日上传了助理研究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