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登州观海记》含答案译文.docx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登州观海记》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登州观海记》含答案译文

阅读回答问题。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唐?李翱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①。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登州观海记(节选)

清?焦循

乾隆六十年四月初一日,同仪征江安、甘泉阮鸿,游登州蓬莱阁,望海。

是行也,出登州城北门,入备倭城南门约里许,至蓬莱阁(岛)。阁在岛上,岛高十丈,半山有天后宫。宫门内有六石,两两相比,高丈许,紫色圆耸,今名曰“三台石”。由右角门出北行,上数十级遂临海。其左为避风亭,亭后为苏公祠,近改为官厨。苏公像须披面尘,殊不堪。由右历二十余级登阁上。阁南北两面空厂。南望莱阳大山,一塔高入云表,众峦环拱,州城雄踞其下,万灶②稠叠。北则海在足下,苍茫无际,云帆出没,小如黑豆。是时日色在东,阴雾幂屋③,长山岛可望见,他岛皆隐雾中。阁距海二三十丈,其下有潭石涡,涡中尽小石,圆润可玩,东坡取以伴蒲草者也。其白者颇可混玉,但离水则不泽耳。岛根遒锐错落,海燕千百,呢喃其间,波纹平秀,不似江河之险。道士云:“其浪广数里,非人目所能尽,故不见其状。”

余尝过泰山,自其麓仰之,高直与岨崃④诸山等,盖由济南以来,皆泰山之身,至泰安见其卒耳。呜呼!泰山不见其高,斯为至高;东海不见其波,斯为巨波;圣人不见其德,斯为大德。以波涛洪洞言海者,不知海者也。

【注释】①两函经:两部装在匣子或封套中的经典。“函”:匣子,封套。意思是佛经还没有打开,还盛在书套里。②万灶:指代万家。③阴雾幂屋(lì):烟雾弥漫的样子。④岨崃(cúlái):山名,在泰山东南,今作徂徕山。

【释词】

1.阅读文言文,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任务

方法

示例

句子

词义

课内迁移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上数十级,遂临海

语境推测

“至”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义项

有:①到,到达。②极。最。③至于。

泰山不见其高,斯

为至高

文言现象

杂然而前陈者

南望莱阳大山

【梳理】

2.本文是记游佳作,请根据文章重点描写内容,厘清作者游踪,补充完整下面导图。

①②

3.古人评《登州观海记》一文“笔法巧妙”“画面独特”,请你从此评价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阅读李翱的两首诗,你认为高僧惟俨惬意的“野情”有哪些?

5.上述诗文中划线句子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居高面下极,最向南

2.①天后宫②潭石涡

3.示例;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北则海在足下,苍茫无际”形容大海宽广、无边无际,是面的描写;“云帆出没,小如黑豆”形容帆船在大海上出没,小如黑豆,是点。一面一点,更加突出大海的广袤,体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怀。

4.①幽居山野;②与世隔绝,研读经典;③闲暇登孤峰顶;④月下独自长啸。

5.对于一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境,都要充分把握住此时此刻,而不要徒劳无益地思考这个梦想那个,否则既得不到所企想的东西,又失去了此时此地的欢乐。把握现境,活在当下,才是人生真谛。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课内迁移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句意: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居高面下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此处应填:居高面下;

语境推测:“斯为至高”的“至”修饰形容词“高”,所以这里的“至”应该是副词。通过观察,在“至”的三个意思中,“到,到达”是动词;“极,最”是副词;“至于”是连词。此处应填:极,最。

文言现象:“杂然而前陈者”句意:杂七杂八陈列在面前的。此处的“前”以状语修饰动词“陈”,方位名词作状语,译为:在面前。“南望莱阳大山”句中,“南”同样修饰动词“望”,所以也应该是名词作状语。结合上下文该句翻译为:向南眺望莱阳大山。此处应填:向南。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该类题,首先还要读懂文章,了解文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本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来写,先后写了蓬莱阁、天后宫、避风亭、苏公祠、潭石涡。题目要求梳理重点描写内容,避风亭只是简单点出,所以应该是蓬莱阁—天后宫—苏公祠—潭石涡。此处应填:天后宫、潭石涡。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题首先找准句子角度,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通过远眺,描写了茫茫大海上的塔、山、州城、房屋、云帆、长山岛等景物,写出了大海的苍茫无际、烟雾缭绕的壮观景象;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