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侯发山》含答案解析.docxVIP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侯发山》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侯发山》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侯发山

山里来个吹唢呐的,自称姓王,大伙叫他“唢呐王”。他说老家被鬼子占领了,无家可归。山里人菩萨心肠,收留了他。山上有两孔破窑洞,他收拾一下总算有个窝。

“唢呐王”六十多岁,依然有着娴熟的技能:有时站着吹,有时坐着吹,有时躺着吹,有时倒立着吹;有时用嘴吹,有时用鼻子吹:唢呐上有碗子、杆子、哨子,他有时一边卸一边吹。有时吹传统曲谱,有时吹民歌小调。唢呐的声音清脆,或深远悠长、或婉转凄凉,让听的人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沉思遐想,时而潸然泪下。更绝的是,别的唢呐班要好几个人才能把场子撑起来,“唢呐王”一个人就行:左手拿唢呐吹,左手臂时关处绑扇钱;右手手心攥个钱,手背面绑一根敲锣鼓的棍,鼓绑在腰上,胸前吊着锣……以至于有时候大老远就听见锣鼓喧天,却不知这所有声音是他一个人鼓捣出来的。

“唢呐王”不像个正经庄稼人,每天来去匆匆。对此,村里人也不多议论,兵荒马乱的,自家的日子稠得数不过来,哪顾上外人?有一天,“唢呐王”带回一个八路军伤病员。村里有人害怕得不得了,因为鬼子就在城里,走漏了消息,那还了得?“唢呐王”笑着安慰大家:“没事的,山里偏僻,鬼子不会来的。若有事,我不会连累大家。”直到那位八路军养好伤,“唢呐王”才把他送走。

没过多少天,来了一队小鬼子,搜寻“唢呐王”。“唢呐王”没在家,上山了。小鬼子就把村里人集中起来,说“唢呐王”是八路军地下交通员,要他们说出“唢呐王”下落,不然就统统地杀。正在这要紧关头,一声嘹亮的喷呐破天而降,热情欢快,高亢激烈。村里人听出来了,那是“唢呐王”常吹的《百鸟朝凤》,先是一只鸟,接着两只鸟……春鹊,黄鹂,山椒,斑鸠,画眉,等等,百鸟和鸣,其乐融融,一片祥和。

“唢呐王?”小鬼子们回过神,兴奋异常,循着声音开往山里。山路陡峭,崎岖;山林高大,茂密。小鬼子们走得跌跌撞撞。走着走着,听到密林里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指导员,你这是啥枪?”

“呵呵,这是匣子枪,缴获小鬼子的。一次装20发子弹,单发连发,性能不亚于机关枪。”

“指导员,打一枪试试。”“指导员,也让我们开开眼界。”“就是,就是。”

“不合适吧?鬼子听到了怎么办?”“咱这么多人怕个啥,正等着他们来呢。”

紧接着只听“啪”的一声枪响,子弹似乎刺破天空,带着哨音而去……

难道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不像是。不过,小鬼子还是被吓坏了,从声音上判断,至少有一二十人!而他们,只是一个小队,八个人。地形又不熟悉,贸然进山,用中国话讲,无疑自寻死路。小鬼子也不是傻子,忙悄悄撤退。狼狈的样子,如同咬架吃了亏的野狗。

城里住着一个连的鬼子,头目叫山野木子。他听了小鬼子汇报,如同一条多天没有找到食儿的豹啃住骨头似的兴奋。他留下几个老弱病残,其余的,统统开往山里。

这一次却也奇怪,山野木子带人进山后,只听到唢呐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仿佛人就在眼前不远处,走过去,再支起耳朵辨认,又像是在山头那儿。望着大山深处,山野木子似乎明白过来,难道属下听到的一切都是“唢呐王”的“杰作”?莫非八路军使用的是调虎离山?山野木子正自疑惑,忽然听到城里传来枪炮声!隐隐约约,不甚真切,却也听得分明。他暗叫不好,带兵急急往回赶。等到了城里,碉堡被炸,营房被烧,到处一片狼藉。山野木子来不及撤逃,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那天,村里人问他干啥去了。“吹曲。”他拍了拍腰间的唢呐。

后来,“唢呐王”就从村里消失了。有人说,这个地方没有鬼子了,他去了有鬼子的地方。这话有人不信,说吹唢呐能打鬼子?吹吧。

(1)文章围绕“唢呐王”主要叙述了哪些事情?请根据全文,完成下表。

(2)小说构思巧妙,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结合小说内容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3)“唢呐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的故事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A.唢呐王

B.唢呐传奇

我选:理由:

【答案】

(1)①敌人扫荡村庄,“唢呐王”学狼嚎给村民报信;②鬼子中了“唢呐王”和八路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被全部歼灭;③消灭鬼子后,“唢呐王”离开了村子。

(2)示例:别的唢呐班要好几个人才能把场子撑起来,“唢呐王”一个人就行;有时候大老远就听见锣鼓喧天,却不知这所有声音是他一个人鼓捣出来的。这些内容为下文“唢呐王”将敌人引人山林,模仿八路军叽叽喳喳说话等情节埋下伏笔,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3)技艺精湛:有着娴熟的吹唢呐技能,一个人相当于一个唢呐班,还会口技;有爱国热情:救助八路军伤病员,吹唢呐给村民报信;敢作敢当:自己做事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