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论 (1)资料资料.pdfVIP

坐忘论 (1)资料资料.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坐忘论序

天地分判,三才定位,人处天地之中,五气合身,故能长且

久。后人自昧其性,自役其神,自挠其气,自耗其精,所以

不能与天地合。逆取短折而甘心焉,每切痛之。易曰:穷理

尽性以至于命。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又曰:常无欲以

观其妙。语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孟子曰

性善。又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皆著性命之要端也。仆因

阅藏书,得唐贞一先生坐忘论七篇,附以枢翼。识见不凡,

明指大道,先导人以敬信,使心不狂惑。次则令断其缘业,

收心简事,体寂内明。故又次之以真观,中外无有,然后可

以跻于泰定,气泰神定,故曰得道。前悉序坐忘之阶渐,其

坐忘总说,不过无物无我,一念不生。如敬信篇直言内不觉

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伦类经言无

少差,苟造坐忘之妙,神气自然相守,百脉滋润,三关流畅,

天阳真气来居身中。此乃长生久视不传之道,古今尊尚。神

仙悯世,不得已而语,学者当静虑研思,勤而行之,勿视为

古人糟粕,而徒取自弃之讥者也。时丁未重阳,锓木以广其

书,真静居士谨序。

坐忘论

司马承祯子微撰

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

涸辙之鱼犹希斗水。弱丧之俗无情造道,恶生死之苦,乐生

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审惟倒置,何甚如之。

穷而思通,迷而思复,寸阴如璧,愧叹交深,是以恭寻经旨

而与心法相应者,略成七条,以为修道阶次。枢翼附焉。

敬信一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然则璧耀连城之彩,卞和致刖(yue)。言开保国之效,伍子

从诛。斯乃形器著而心绪迷,理事萌而情思忽。况至道超于

色味,真性隔于可欲,而能闻希微以悬信,听罔象而不惑者

哉。如人闻坐忘之言,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

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故庄云:隳支体,黜聪明,离形

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

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庄云同于

大通,此则言浅而意深。惑者闻而不信,怀宝求宝,其如之

何。经云:信不足焉,有不信。谓信道之心不足,乃有不信

之祸及之,何道之可望乎。

断缘二

断缘者,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

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圣至神,孰

不由此乎。经云: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或显德露能,

求人保己,或遗问庆吊,以事往还,或假隐逸,情希升进,

或酒食邀致,以望后恩。斯乃巧蕴机心,以干时利,既非顺

道,深妨正业。凡此类例,皆应绝之。经云:开其兑,济其

事,终身不救。我但不唱,彼自不和,彼虽有唱,我不和之。

旧缘渐断,新缘莫结,醴(li)交势合,自致日疏,无事安

闲,方可修道。庄云:不将不迎,无为交俗之情。又云:无

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若事有不可废者,不得已而

行之,勿遂生爱,系心为业。

收心三

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欣迷幻

境之中,唯言实是,甘宴有为之内,谁悟虚非,心识颠痴,

良由所托之地。且卜邻而居,犹从改操,择交而友,尚能致

益,况身离生死之境,心居至道之中,能不舍彼乎,安不得

此乎。所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

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经云:至道之

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原其心体,以道为本,

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若净除心

垢,开识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

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

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无所变灭,出离生

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著。经云: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若

执心住空,还是有所,非谓无所,凡住有所,则令心劳,既

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

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轻爽,以此为验,则邪正可知

矣。若心起皆灭,不简是非,则永断觉知,入于盲定。若任

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元来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

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尔。若徧行诸事,言心

无所染者,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诫此。今

则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如

有时事或法要有疑者,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

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恬,为子伤

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

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

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即是非善恶不

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

道自来居。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