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探讨焦虑“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pdfVIP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探讨焦虑“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探讨焦虑“土壅木郁”

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摘要】肠道菌群失调和胆汁酸代谢异常与焦虑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角度出发,探讨焦虑“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机

制,以期为中医防治焦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脾胃属土,肝

胆属木,脾气健旺,水谷精微正常输布,使肝得以滋养、气血充足,其疏泄功能

运行正常,而胆汁充足。一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输布不及,影响津液代谢,致

痰湿内生,气机不畅,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肝木郁结日久,横犯脾土,气血生

化乏源,形成土壅木郁的病理现象。从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来看,肠道菌

群结构改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等多种途径影响机体,与“土壅”

病机吻合;胆汁酸代谢紊乱可致脑内神经递质、突触结构改变,引起焦虑症状,

与“木郁”特征相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途径疏肝健脾,对改善焦

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焦虑;肠道菌群;胆汁酸;土壅木郁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担忧、恐惧和焦躁等症状[1],其常

见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及惊恐障碍等。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焦虑

症患病率为7.3%~28.0%,我国年患病率为5%,终身患病率则达到7.6%,且仍

在持续增长[2],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焦虑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

阐明,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调节关系,二

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和疾病过程,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紊

乱在焦虑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焦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郁证”“心悸”“不寐”“烦躁”“百

合病”等范畴[3]。中医认为,焦虑病机多虚实夹杂,常因情志刺激,意欲不

遂,积忧久虑导致肝气郁结,克伐于脾,气郁生痰,痰气留滞而引发焦虑[4],

体现出“土壅木郁”特征。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发现,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

衡的发病机制与“土壅木郁”病机存在诸多互通之处。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

胆汁酸轴代谢角度探讨焦虑“土壅木郁”的病机内涵。

1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在焦虑中的作用

1.1肠道菌群与焦虑的相关性

肠道菌群是存在于人体肠道内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系统被称

为肠脑轴,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与中枢神经系统沟通,

从而引发宿主情绪和认知功能异常。科研人员就肠道菌群对焦虑行为的影响进行

了大量研究,指出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焦虑发生[5-7]。如肠道菌群参与神经

内分泌功能,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变化:慢性束缚引起的焦虑障碍通常与

糖皮质激素(啮齿类动物的皮质酮)分泌增加有关[8]。肠道菌群产生的多种

代谢物,如胆汁酸、短链脂肪酸和胆碱等化合物可影响大脑,导致人类出现许多

神经表型,如记忆障碍、情绪失调等。

1.2胆汁酸与焦虑的相关性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肠道发挥生理功能,还可通过肠-脑

轴参与调控大脑功能。肝是胆汁酸合成的主要场所,生成初级胆汁酸到达胆囊,

随饮食进入肠道,又经肠道菌群转换为次级胆汁酸游离至回肠末端重吸收[9]。

其中一部分胆汁酸经门静脉返回肝脏完成肝肠循环,胆汁酸可受到肠道菌群组成

的影响,发生改变,通过肠-脑轴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5-羟色胺(5-HT)

等神经递质合成,引起焦虑样行为。另一部分经体循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1

0],进入大脑的胆汁酸可激活脑中法尼酯X受体(FXR)[11-13]、G蛋白胆

汁酸偶联受体5(TGR5)等信号通路激活,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引发焦虑情绪[1

4-16]。研究发现,脑内胆酸、鹅去氧胆酸、脱氧胆酸及熊去氧胆酸水平与循环

水平高度相关[17]。临床研究表明,焦虑患者血清胆汁酸谱与正常人群不同,

具体表现为血清石胆酸等水平升高,鹅去氧胆酸等水平降低[18]。动物实验表

明,Wu等[19]建立高脂饮食小鼠模型,喂养8周后小鼠出现明显焦虑样行为,

胆酸等水平增加,鹅去氧胆酸水平降低,提示胆汁酸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焦虑的发

生,进一步采用FXR激动剂INT-767干预后,小鼠焦虑样行为明显改善。

2“土壅木郁”为焦虑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

“土壅木郁”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脾土壅滞反侮肝木,是影响肝疏泄

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土壅”为实证,多因寒、湿等外邪阻滞中焦气机,升降

失常;虚证为脾胃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