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代文人政治参与研究
引言
若将中国古代政治史比作一幅流动的长卷,宋代无疑是其中最具文人色彩的篇章。当我们翻开《宋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欧阳修”开口揽时事”的激切、苏轼”问汝平生功业”的自嘲与坚守,这些鲜活的身影共同勾勒出一个独特的政治图景——文人不仅是笔墨的执笔者,更是朝堂的决策者、地方的治理者、文化的引领者。这种”文人政治”的形成,绝非偶然的历史碎片,而是制度设计、社会变迁与文化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沿着历史的脉络,从背景、制度、实践、影响四个维度,深入探究宋代文人如何从”士”成长为”政治主体”,又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淬炼与现实碰撞。
一、历史背景:从”门阀政治”到”文人政治”的转折
1.1唐宋变革中的社会基础
若要理解宋代文人的政治参与,必须回溯至中唐以降的社会大变动。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选官格局,使得政治权力被少数世家大族垄断。即便隋唐开创科举制,初期仍受门阀余韵影响——唐代宰相中,士族出身者占比长期超过70%,寒门子弟如韩愈”四举于礼部乃一得”的经历,正是这一阶段的缩影。
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经济重心南移、均田制崩溃等一系列变动,彻底动摇了门阀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到了五代十国,“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军阀逻辑,更将世家大族的政治权威击得粉碎。当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终结武人乱政时,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统治者面前:用怎样的群体来重构稳定的政治秩序?答案逐渐清晰——经历科举培育、以学术为纽带、无世袭特权的文人群体,成为最佳选择。
1.2统治者的”重文”导向
宋太祖赵匡胤”勒石三戒”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誓约,虽未见于正史,但《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本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记载,却真实反映了宋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共识。这种共识并非心血来潮:宋太宗曾说”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宋真宗更作《劝学诗》,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直白表述,将读书入仕与个人利益紧密绑定。
这种导向在具体政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宋初官制改革,将节度使的财权、军权收归中央,代之以文官为主体的知州、通判体系;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构,虽掌兵却多由文臣担任(如范仲淹、韩琦都曾任职);就连皇帝与大臣的礼仪也发生变化——唐时宰相奏事可坐,宋初改为立奏,但这一细节背后,反而是文人地位的实质性提升:坐而论道的形式让渡于更频繁的廷议、奏对,文人得以更直接地参与决策。
二、制度保障:文人参政的”绿色通道”
2.1科举制的”平民化”改造
如果说唐代科举是”贵族的补充”,宋代科举则真正成为”平民的上升阶梯”。宋太宗在位21年,取士近万人,是唐代290年取士总数的两倍;宋真宗时,更出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可见科举对社会的吸引力。
但更关键的是制度创新:其一为”糊名法”,即密封考生姓名、籍贯,欧阳修曾描述”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这种公平性让”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成为可能;其二为”誊录法”,将考生试卷重新抄写,防止考官辨认笔迹;其三为”锁院制”,考官在考试期间被隔离,杜绝请托。这些措施共同构建起”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选拔机制,正如南宋学者叶适所言:“今自一命以上,非科举勿得仕。”
2.2官僚体系的”文官主导”
宋代官僚体系的核心特征是”重文轻武”,但这种”轻武”并非贬低武人地位,而是通过制度设计确保文官对军事、财政、司法等核心权力的掌控。以地方治理为例,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始以朝臣出守列郡”,即由中央文官担任知州,又设通判”与长吏均理,州府之政”“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形成文官之间的相互监督。
中央层面,三省六部虽保留唐制框架,但实际权力转移至”二府三司”(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为二府,三司掌财政)。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均由文官担任;枢密院虽掌兵,但自宋真宗后,枢密使基本由文臣出任(如寇准、王安石),形成”以文驭武”的格局。这种设计使得文人能够深度参与军事决策,范仲淹在西北抗夏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底气,正源于此。
2.3谏官体系的”文人舞台”
台谏制度是宋代政治的一大特色。御史台(掌纠察百官)与谏院(掌规谏皇帝)原本分属不同系统,但宋真宗后逐渐合一,形成”台谏合流”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谏官的选拔标准从”资序”转向”才学”,苏轼曾说”台谏者,天下之司直也”,而担任台谏的多为科举出身的文人,如包拯、欧阳修、司马光都曾任职谏官。
这种制度设计赋予文人”言者无罪”的特权:宋仁宗时,御史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因贵妃得执政”,虽言辞激烈,最终仅被贬官;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最终也因”不杀士大夫”的祖制得以保全。谏官的存在,不仅是对皇权的制约(如范仲淹多次劝谏仁宗勿因私废公),更是文人表达政治理想的重要渠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机器学习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5).docx
- 2025年跨境物流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文物拍卖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3).docx
- 2025年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3).docx
- 2025年游戏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运动康复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7).docx
- 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4).docx
- 2025年注册电气设备评估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3).docx
- 2025年注册风险控制师(CRC)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