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铺设施工设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行道铺设施工设计

一、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一)项目概况

该人行道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总铺设长度约1.2公里,平均宽度3.5米,服务于周边居民日常出行及商业活动人流集散。场地现状为混凝土破损路面及部分裸露土质区域,存在排水不畅、通行障碍等问题。设计需兼顾功能性、景观性及无障碍通行需求,同时衔接周边市政设施,确保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

(二)设计依据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及地方市政工程管理办法。

2.技术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人行道设计规范》(CJJ69-9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3.规划文件:所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及市政管网综合布局图。

4.现场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下管线探测数据及现状交通流量观测记录。

(三)设计目标

1.功能性:实现人行道连续贯通,满足行人通行、短暂停留及附属设施设置需求,通行能力不低于1800人/小时。

2.安全性:防滑铺装材料应用,边界清晰标识,无障碍设施全覆盖,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3.耐久性:结合地质条件及荷载要求,选用高耐磨、抗冻融铺装材料,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

4.景观性:通过铺装色彩、纹理及线性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二、总体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人行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以“以人为本、功能优先、安全耐久、景观融合”为核心原则。功能性原则要求满足行人通行、短暂停留、附属设施设置等基本需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确保通行效率,避免人车混行;安全性原则强调铺装材料的防滑性能、边界标识的清晰度及无障碍设施的连续性,尤其在雨雪天气及交叉口区域需强化安全措施;耐久性原则则需结合地质条件、荷载等级及气候特点,选择抗磨损、抗冻融的铺装材料,并优化结构层设计,延长使用寿命;景观性原则注重铺装与周边建筑、绿化的协调性,通过色彩、纹理、线性元素的融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二)平面设计

1.线形设计

基于现状道路走向及沿线建筑布局,人行道线形设计以“顺直流畅、自然衔接”为准则。对于直线段,保持与车行道的平行间距,最小净宽不低于3.5米,满足双向通行需求;在曲线段,结合转弯半径调整线形,避免突然折角导致行人通行不便,同时通过圆弧过渡保障视距开阔。针对沿线既有公交站台、出入口等节点,局部拓宽人行道宽度至5-6米,形成“缓冲空间”,方便行人候车及进出。

2.交叉口处理

交叉口是人行道与车行道的交汇点,也是安全设计的重点区域。采用“安全岛+醒目标识”的设计模式:在交叉口中央设置1.5米宽的安全岛,采用高对比度铺装材料(如红色透水混凝土),与常规人行道区分;缘石坡道设置成单面坡形式,坡度控制在1:12以内,坡道宽度与人行道等宽,确保轮椅、婴儿车顺利通行;同时,在交叉口前30米范围施划彩色斑马线,增设闪烁警示灯,提醒车辆减速慢行。

3.设施布局

人行道沿线设施布局遵循“功能复合、尺度适宜”原则。每隔50-80米设置一处休憩座椅,采用与铺装材质协调的花岗岩或防腐木材质,座椅旁结合绿化带设置种植池,形成“座椅+绿植”的复合功能空间;垃圾桶按每100米1组的标准布置,采用嵌入式安装,避免占用通行空间;在商业密集区增设临时停靠点,供快递、外卖车辆临时停放,保障人行道畅通。

(三)横纵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

人行道横断面采用“单向横坡+路缘石”形式,横坡坡度控制在1.5%-2.0%,利于雨水快速流向雨水口,避免积水。路缘石采用花岗岩材质,高度为15厘米,与铺装面层形成明确边界,同时具备导向功能。对于绿化带与人行道的交界处,设置平缘石,确保无障碍通道连续通过。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需满足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及无障碍要求。最大纵坡控制在3.0%以内,当纵坡大于2.0%时,每隔20米设置一处休息平台,平台长度不小于2米;在坡道段,纵坡严格按1:12控制,并设置连续的扶手,保障老年人、残障人士通行安全。同时,结合地下管线埋深情况,合理调整路基标高,避免管线开挖对结构层造成破坏。

3.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采用“路面横坡+雨水口+排水管”的复合模式。雨水口设置在人行道外侧缘石旁,间距控制在25-30米,采用偏沟式雨水口,蓖面与铺装面平齐,避免绊倒风险;排水管管径采用300mmHDPE双壁波纹管,坡度不小于0.5%,接入市政雨水管网。对于易积水区域,如低洼路段,增设渗水井,通过渗透作用补充地下水,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四)铺装材料选择

1.面层材料

面层材料的选择需兼顾功能性、美观性及经济性。主干道段采用60mm厚透水混凝土,其透水系数不小于1.0mm/s,具有防滑、降噪、环保等特点;商业街区段选用50

文档评论(0)

192****51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