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2026学年度高三名校9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近代史(五四运动前)。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60-1833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价值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9.4万两。中国对英商品输出总价值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13万两。据此推知,当时

A.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B.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尚未普及

C.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D.中英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差异

2.图1所示为清代学者甘熙撰写的南京地方文献《白下琐言》中的内容(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道光庚子(1840年),静斋叔父在常州奔牛镇及浙江石门斜桥等处,雇觅织工来省,捐赀备办棉纱,于孝陵卫一带设机织布,令绒机失业。男、妇习之,价廉工省,日用必需,此业一开,补救不小,洵百世之美利也。

图1

A.南京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B.区域间劳动力供应存在严重不足

C.新兴生产方式冲击传统手工业D.民间纺织业呈现规模化经营趋势

3.1860年,奕诉等人上奏提议在南北口岸分别设置通商大臣,饬令各省办理新增通商口岸关税事务。随后,牛庄、天津、登州等地开始商议制定口岸通商的具体章程,这些章程“必须遵照(通商)条约新章妥为筹办”,需经通商大臣与朝廷严格审核。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已建立系统的近代外交体系B.逐步规范通商口岸管理事务

C.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关税主权得到很大程度恢复

4.1869年,上海租界设立会审公廨,由中方谳员和外籍会审官共同管理各国租界内各类案件。按规定,外籍会审官不得参与华民之间讼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外方常以涉及公共利益为由,介入华民之间刑事案件的会审,甚至在中方谳员外出期间,发生会审案件由外籍会审官单独审理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租界管理日趋混乱B.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与列强的关系恶化D.法律人才严重欠缺

5.据统计,到1894年,包括洋务企业在内的近代工业仅雇佣工人就有十几万人,而依附于这些工业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及工人家属人数更多,这些群体大多是此前破产的农民与家庭手工业者。这体现出

A.近代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B.洋务运动催生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C.近代工业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化D.近代民众的谋生方式发生了巨变

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政府组织专人撰写英文稿件供给西方媒体;同时还策划了在随军记者全程见证下,给被俘受伤清军进行“治疗”后予以释放的新闻,相关“新闻”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反观清政府,不仅禁止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还曾因误杀两名误入中方阵地的西方记者引发外交风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两国国家治理能力存在明显差距B.日本注重化解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C.清政府忽视对国内民众进行战争动员D.国际舆论成为决定战争胜负关键

7.据统计,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清朝灭亡,中国共借外债库平银约12亿两,但实收仅约6.6亿两,相当于借款原额的54.8%。仅折扣一项,列强及利益相关人就拿走了近5.4亿两,占借款总额的45%以上。这充分说明

A.列强资本输出导致中国白银外流B.财政危机是清朝灭亡的根源

C.国际金本位制造成中国利权破坏D.晚清财政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8.1900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焚烧教堂、拆毁铁路与电线杆,张贴告示称“保护中原,驱逐洋寇······大清一统庆升平”。同时,义和团联合部分清军将领作战,共同抵御八国联军。这集中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图谋B.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C.盲目排外的倾向异常明显D.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9.清朝传统对外事务主要由“理藩院”与“礼部”负责。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为临时性机构,统管外交与通商、铁路等所有“洋务事宜”。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

A.清朝外交体系转型的被动性B.西方列强逐渐转变侵华策略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清政府将外交置于内政之上

10.1901年,张之洞在奏折中提出:“科举自必应变革,然欲骤废之,又恐荒陋之士无所归宿。拟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渐变科目······新增科目,必须与学堂功课相符,如算学、重学······必能通晓大义者,方为合格。”据此可知,张之洞

A.注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