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docxVIP

202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传统文化传播,正在突破“内容搬运”的初级阶段,转向“交互共生”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依赖单向输出,受众被动接受;而数字技术赋予了传播主体与受众平等对话的可能,使传统文化从“被解释”转向“共创造”。例如,某博物馆推出的“敦煌壁画修复模拟器”,用户通过拖拽虚拟工具还原壁画色彩剥落处,在参与中理解壁画修复的科学逻辑与艺术价值,这种“操作即认知”的模式,让静态的文物转化为动态的知识生产现场。

数字人文不仅改变传播形式,更重构了文化意义的提供机制。传统学术研究中,文化意义往往由专家学者垄断阐释权;数字技术则通过众包、协作等方式,让普通用户参与意义建构。以《红楼梦》数字人文项目为例,系统不仅收录了200余种版本的文本数据,还开放了“情节关系标注”功能,用户可自主标记人物关联、事件脉络,系统实时提供可视化图谱。这种“集体智慧”的介入,使经典文本从“定论”变为“进行时”,既保留了学术深度,又激活了大众的文化参与感。

但需警惕的是,数字技术的工具属性可能导致文化传播的“去深度化”。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将传统文化拆解为碎片化的“知识快消品”,如用15秒视频讲解《诗经》名篇,虽扩大了传播覆盖面,却消解了文本的情感厚度与思想张力。真正的数字人文传播,应在技术赋能与文化本体之间建立平衡——技术是“桥”,而非“墙”,其终极目标是让更多人通过技术“看见”文化的完整面貌,而非用技术“简化”文化的复杂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使传统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向交互共生,受众从此不再被动接受。

B.“敦煌壁画修复模拟器”通过用户操作实现知识生产,说明技术能替代专业修复。

C.《红楼梦》数字人文项目允许用户标注情节关系,体现了文化意义提供机制的变化。

D.用15秒视频讲解《诗经》是“去深度化”的典型,因此应完全否定此类传播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数字人文为核心,从传播形式、意义提供、潜在问题三方面展开论述。

B.第二段以《红楼梦》项目为例,论证数字技术如何打破专家对意义的垄断。

C.第三段通过对比,突出数字技术工具属性可能带来的文化传播负面影响。

D.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再分层论证,最后总结平衡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受众关系趋于平等,更利于文化传承。

B.若缺乏用户参与,《红楼梦》数字人文项目的情节关系图谱可能不够丰富多元。

C.只要在技术与文化之间建立平衡,就能避免传统文化传播的“去深度化”问题。

D.真正的数字人文传播应借助技术让大众更全面理解文化,而非简化其内涵。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7题。

老戏台

王师傅蹲在后台的木凳上,眯眼盯着化妆镜里的自己。眼角的皱纹像裂开的老树皮,把丹凤眼扯成了两条细缝。他伸手摸了摸案头的蓝布包裹,里面是那顶戴了四十年的乌纱帽,帽翅上的金线早已褪成暗黄,却依旧挺括。

“爷爷,该上场了。”孙女小棠探进头来,手机屏幕的蓝光映得她的脸有些发虚。她穿一件印着“国潮新声”的白色卫衣,发梢挑染着酒红色,与戏台上的水袖、褶子格格不入。

王师傅应了一声,慢慢站起来。戏台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戏台,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台柱上的红漆剥落殆尽,露出底下的白茬。可今天不同,戏台两侧支起了两台摄像机,观众席里坐满了举着手机的年轻人——这是“非遗直播周”的特别演出,小棠折腾了三个月才谈下来的合作。

“爷爷,您今天唱《七品芝麻官》,对吧?”小棠帮他整理帽翅,指尖碰到他粗糙的手背,“我给直播间写了文案:‘老戏骨演绎清官传奇,看传统京剧如何碰撞现代潮流’。”

王师傅没接话。他记得第一次上台唱《七品芝麻官》时,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这出戏唱的是‘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要把那股子硬气唱进人骨头里。”如今,他的声音不如从前清亮了,可底气还在——他对着镜子清了清嗓子,调门依然准得很。

大幕拉开,锣鼓点响起来。王师傅一甩水袖,跨出台步,那句“当官不与民做主”刚出口,就听见台下传来零星的掌声。他眼角余光瞥见摄像机的红灯闪了闪,直播间的弹幕应该正在滚动:“爷爷好可爱”“传统戏也挺有意思”“求链接买戏服”……

唱到“巧断连环案”时,王师傅故意加了个“甩帽翅”的绝活——左右帽翅各抖七下,再同时转圈。这是他当年跟着师傅练了半年的功夫,帽翅擦着耳朵尖生风,看得人手心冒汗。台下的掌声更密了,直播间的弹幕刷得飞快:“666”“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