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地蚕子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一、地蚕子的基本特征
地蚕子是唇形科水苏属地蚕(Stachysgeobombycis)的地下块茎,在民间也被称为土虫草、甘露子、地牯牛等。其外观呈长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度通常为2-5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有环节状的节痕,质地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略带粉性。地蚕多生长于湿润的田边、沟旁或林下,我国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秋季采挖后需洗净晒干或鲜用。
二、主要功效解析
(一)传统药用价值
1、润肺止咳
中医理论认为,地蚕子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润肺生津的作用。传统用法中,常将其与百合、麦冬配伍,用于缓解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痒等症状。例如,民间有将地蚕子与雪梨同煮的习俗,取其润喉养肺之效,尤其适合秋冬干燥季节食用。
2、滋阴补肾
地蚕子的甘润之性还能补益肾阴,对肾阴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有辅助调理作用。部分地区的传统药膳中,会将地蚕子与枸杞、山药一同炖煮,用于改善因阴虚引起的虚热烦渴症状。
3、清热解毒
鲜品地蚕子捣敷外用,可辅助处理疮疡肿毒、虫蛇咬伤等。实践中,有村民被蚊虫叮咬后,取新鲜地蚕子研磨成泥敷于患处,能缓解局部红肿瘙痒。
(二)现代营养分析
地蚕子不仅是传统药材,也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其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成分:
1、多糖类物质:每100克干品含多糖约8-12克,这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的作用。
2、氨基酸: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约占干重的4-6%,其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含量较高,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3、微量元素:富含钾(每100克约300毫克)、镁(约50毫克)、铁(约3毫克)等矿物质,可辅助补充人体日常所需。
三、常见食用方法
(一)煲汤
1、材料准备:地蚕子(干品20-30克或鲜品50-80克)、瘦肉150克、红枣5颗、姜片2片。
2、处理步骤:地蚕子用清水浸泡30分钟(鲜品需反复搓洗去除表面泥土);瘦肉切块焯水去血沫;红枣去核备用。
3、炖煮方法: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炖1.5-2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此汤口感清甜,适合全家日常滋补,尤其适合体质偏虚、易疲劳者。
(二)煮粥
1、基础款:取地蚕子干品15克,提前浸泡1小时;与大米50克、小米30克一同放入电饭煲,加清水800毫升,按煮粥模式煮熟即可。煮好的粥带有淡淡甘味,适合早餐食用,可健脾养胃。
2、升级款:若需增强润肺效果,可加入银耳5克(泡发撕小朵)、百合10克,与地蚕子、大米同煮,出锅前加少量冰糖调味,适合秋季干燥时食用。
(三)凉拌
1、鲜品处理:选择新鲜、表皮无破损的地蚕子500克,用软毛刷反复清洗至无泥沙,放入沸水中焯1-2分钟(水中可加少许盐,保持色泽),捞出过凉水沥干。
2、调味步骤:将焯好的地蚕子放入碗中,加入蒜末10克、小米辣2根(切圈)、生抽15毫升、香醋10毫升、白糖5克、香油5毫升,翻拌均匀后静置10分钟即可食用。此吃法口感爽脆,适合夏季开胃。
(四)自制蜜饯
1、原料:鲜地蚕子1000克、冰糖200克、蜂蜜50毫升、清水300毫升。
2、制作流程:地蚕子洗净后切去两端,用淡盐水浸泡20分钟去除涩味;锅中加清水与冰糖,小火熬至冰糖完全融化成糖浆;放入地蚕子,保持小火慢煮15-20分钟,至地蚕子透明变软;关火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冷却后装入消毒过的玻璃罐中,密封冷藏保存。做好的蜜饯可直接食用,或泡水饮用,甜而不腻,适合作为茶点。
四、食用注意事项
(一)选购与保存
1、选购时,干品地蚕子应选择颜色均匀、无虫蛀、无霉斑的;鲜品以表皮光滑、质地坚实、无腐烂者为佳。
2、鲜品短期保存可冷藏(0-4℃),用保鲜袋包裹并扎几个小孔透气,可存放5-7天;干品需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保存期约1年。
(二)食用禁忌
1、地蚕子性偏甘润,脾胃虚寒(表现为怕冷、大便稀溏)者需适量食用,过量可能加重脘腹痞满症状。
2、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蜜饯、甜粥等含糖做法时,需控制摄入量,建议用代糖替代部分冰糖。
3、外用时,若皮肤有破损或对植物汁液过敏者,需先小范围试用,观察无红肿瘙痒后再扩大使用面积。
(三)搭配建议
地蚕子与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搭配,可增强补益效果;与银耳、百合搭配,润肺作用更显著;但需避免与过于寒凉的食材(如绿豆、苦瓜)大量同食,以免影响其甘润之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