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酒》赏析与习题精练.docxVIP

李白《对酒》赏析与习题精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对酒》赏析与习题精练

一、诗作原文

对酒

【唐】李白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创作标注:全诗十四句八十四言,属五言古诗,以“劝酒—宴乐—感时—怀古—再劝酒”为闭环,从眼前春日欢饮直抵历史纵深,是李白晚年“以酒抒愤、以史观今”的代表作。

二、重点字词注释

诗句原文

重点字词/典故

注释与解读

春风笑人来

拟人手法,写春风如老友般含笑拂面,“笑”字既显春日暖意,又暗藏“欢宴难久”的隐忧,起笔便带悲欢交织的意味。

倾花向我开

倾/旧识

倾:花枝低垂,如俯身迎客;旧识:老朋友,将桃李比作故人,显诗人漂泊中对“熟悉温情”的渴求,与后文“昔人”形成呼应。

明月窥金罍

窥/金罍

窥:暗中偷看,拟人写明月如好奇观者,暗合“欢宴中悄然流逝的时光”;金罍:青铜酒器(饰以金边),代指宴饮,显场景的雅致与闲适。

白发催

以“催”字状时光如人,主动催促青丝变白发,无“被催”的被动感,反显时光的凌厉与人生的无奈,炼字极妙。

棘生石虎殿

石虎殿

典故:后赵石虎曾建奢华宫殿,死后国灭,宫殿荒芜生荆棘(《晋书?石虎载记》),此处喻“权贵兴衰转瞬”,藏对功名的蔑视。

鹿走姑苏台

姑苏台

典故:伍子胥谏吴王夫差,言“吴必亡,臣见麋鹿游姑苏台”(《史记?伍子胥列传》),姑苏台为吴王奢华台榭,后吴亡台废,鹿群游走,喻“王朝覆灭、繁华成空”。

城阙闭黄埃

黄埃

黄色尘埃,写帝王旧宅被尘土封闭的荒芜之景,“闭”字显时光的尘封之力,与前文“春风桃李”的鲜活形成强烈反差。

三、白话译文

劝您别推开这杯酒啊,

春风正含笑着向人走来。

桃花李花像老相识般,

低垂着花枝朝我盛开。

黄莺在碧绿的树上啼叫,

明月偷偷望着案上的金酒樽。

昨天还是面如冠玉的少年,

今天就被白发匆匆催老。

石虎的宫殿早已长满荆棘,

姑苏台只剩野鹿随意游走。

自古以来的帝王宅邸,

如今都被黄土尘埃封盖。

您若是不肯举杯饮酒,

那些昔日的名人权贵,又在哪呢?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晚年境遇与《对酒》的沉郁哲思深度绑定:

人生境遇与诗风转变:早年的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如《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安史之乱中因卷入永王李璘事件获罪,流放夜郎遇赦后,已近花甲之年。此时的他壮志未酬,目睹战乱后的残破山河,诗风从“仗剑走天涯”的豪情,转向“对酒叹兴亡”的沉郁,《对酒》便是这种转变的缩影。

创作核心与哲思内涵:晚年的李白更痴迷于“时间与永恒”的思考——不再是“大鹏展翅”的自我抒发,而是从个人衰老延伸到历史兴亡。他在《登金陵凤凰台》写“吴宫花草埋幽径”,在《对酒》写“鹿走姑苏台”,均以历史废墟为镜,照见功名的虚妄。

艺术特色与酒诗创新:不同于《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的直白愤懑,《对酒》以“春风桃李”的欢愉起笔,渐入“白发黄埃”的苍凉,最后以“饮酒”收束,形成“乐—悲—悟”的情感曲线,将个人悲欢与历史兴亡藏于酒中,更显含蓄深沉。

五、写作背景

1.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后的残破山河

安史之乱(755—763)虽近尾声,但战火留下的创伤随处可见:长安、洛阳等名城残破,“宫室焚烧,十不存一”(《旧唐书?郭子仪传》);昔日繁华的姑苏台、石虎殿沦为废墟,正如诗中“城阙闭黄埃”所写。李白漂泊金陵时,目睹流民流离、古迹荒芜,对“王朝兴衰、人生短促”有了切肤之感,酒便成了他消解痛苦的寄托。

2.个人契机:壮志未酬的晚年慨叹

761年,李白已六十岁,距他“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已近二十年。早年“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彻底落空,自己从“翰林供奉”沦为“漂泊孤臣”。在一次春日宴饮中,见桃李盛开、明月当空,忽觉“昨日朱颜,今日白发”,又念及石虎、夫差等帝王的覆灭,遂提笔写下此诗——以酒为媒介,将个人衰老的悲、历史兴亡的叹、及时行乐的悟熔于一炉。

3.文化背景:盛唐酒文化与哲思传统

盛唐文人多以酒抒怀,贺知章称李白“谪仙人”,二人常共饮于长安酒肆。但李白的酒诗超越了“宴乐消遣”,融入了庄子“浮生若梦”的哲思与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观。《对酒》中“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并非真的提倡沉湎饮酒,而是借酒质问“何为永恒”——在时光洪流中,唯有此刻的欢饮与真情,能对抗功名的虚妄与岁月的无情。

六、相关知识梳理

1.核心意象象征体系

意象

表层含义

深层象征

情感指向

春风/桃李

春日景物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