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资料
基坑粉尘超标治理方案
一、工程概述与方案定位
1.1工程背景与核心问题
本方案适用于基坑施工中粉尘(土方开挖、渣土运输、材料堆放等产生的颗粒物)浓度超标的治理,涵盖粉尘监测、源头管控、过程拦截及末端净化,以某“住宅项目深基坑”为例:基坑长180m、宽60m、开挖深度14m,日均开挖土方量2000m3,涉及工序包括①机械开挖(挖掘机8台、破碎机3台)、②渣土运输(渣土车20辆/日)、③砂石/水泥堆放(西侧堆场面积800㎡)。场地北侧距居民小区120m(敏感点,PM10限值0.15mg/m3),东侧为城市主干道(日均车流量1.5万辆,易叠加道路扬尘),南侧为临时加工区(钢筋/模板加工,产生二次粉尘)。施工中因干旱大风(春季瞬时风速8m/s)、湿法作业不到位(洒水频次不足)、运输车辆未密闭(遗撒率超5%),导致基坑周边PM10浓度多次超标(最高达0.32mg/m3,超限值1.1倍),传统治理存在“措施零散”(仅洒水未控源头)、“响应被动”(超标后才整改)、“效果短暂”(大风天气反弹快)等问题,需通过标准化方案实现“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净化”的全流程管控。
核心问题:基坑粉尘超标易引发周边居民投诉(呼吸道不适)、作业人员尘肺病风险、能见度下降致机械碰撞事故,治理中易出现“重末端轻源头”(仅靠雾炮降尘未控产尘量)、“顾施工失环保”(为赶工期减少降尘措施)等现象,需建立“监测-管控-治理-验证”闭环,平衡施工效率、环保要求与人员健康。
1.2方案目标要求
治理目标:基坑周边PM10浓度稳定≤0.15mg/m3(敏感点≤0.12mg/m3);渣土运输遗撒率≤1%;材料堆场粉尘逸散量下降90%;
安全目标:作业人员粉尘接触浓度≤2mg/m3(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无因能见度低引发的机械碰撞事故;
质量目标:雾炮覆盖率100%(基坑周边无盲区);车辆冲洗合格率100%(车身无明显泥渍);防尘网覆盖率100%(裸露土/材料全覆盖);
工期目标:应急治理24小时内见效;全流程管控体系7天内建成;治理期间不延误正常施工(日均土方开挖量保持2000m3);
管理目标:粉尘监测频率≥1次/2小时;应急响应时间≤30分钟;作业人员防尘培训覆盖率100%。
二、环境场地与粉尘风险分析
2.1场地关键条件与粉尘风险
产尘环节
位置与特性
影响因素
扩散路径与危害
基坑机械开挖
中部开挖区,日均产尘量500kg,粉质黏土(含水率12%,易起尘)
干旱大风(春季风速≥6m/s时扬尘量增3倍)、机械转速(破碎机转速超1500r/min时产尘加剧)
粉尘随主导风向(北向南)扩散至居民小区,PM10浓度超0.2mg/m3,引发投诉;作业区能见度降至50m,易致机械碰撞
渣土运输环节
南侧出入口(日均通行20辆渣土车),路面硬化厚度100mm(局部破损)
车辆未密闭(篷布覆盖率仅60%)、冲洗不彻底(轮胎带泥量超0.5kg/辆)、道路未洒水(干燥时段扬尘量增2倍)
运输沿线遗撒粉尘(日均10kg),污染城市主干道;轮胎带泥致二次扬尘,叠加道路粉尘超0.25mg/m3
西侧材料堆场
砂石/水泥露天堆放(800㎡),无固定棚体,仅单层防尘网覆盖(破损率30%)
大风天气(风速≥5m/s时防尘网失效)、装卸作业(装载机作业时产尘量增4倍)
水泥粉尘随风扩散至南侧加工区,PM10浓度超0.18mg/m3,影响钢筋加工精度;水泥受潮结块(损耗率超8%)
南侧加工区
钢筋切割/焊接(日均加工量50t)、模板打磨(日均300㎡),无局部吸尘设施
加工机械无防护(切割锯未装防尘罩)、通风不良(密闭作业时粉尘累积)
金属粉尘+木屑粉尘混合扩散,作业人员接触浓度超3mg/m3,增加尘肺病风险;粉尘附着设备致故障频次增20%
2.2粉尘类型与治理难点
移动源粉尘(开挖/运输):产尘点不固定、随工序移动,难点在于“精准覆盖”(需动态调整降尘设备位置)、“全链路管控”(从开挖到运输无断档);
固定源粉尘(堆场/加工区):产尘集中但持续时间长,难点在于“长效防护”(抵御大风/降雨)、“装卸控尘”(避免作业时粉尘外泄);
敏感点叠加风险:邻近居民区/主干道,难点在于“超低排放”(需满足更严限值)、“应急响应”(超标时快速压减)。
三、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3.1治理管理小组
成立“基坑粉尘超标治理指挥部”,下设5个专项小组:
总指挥(项目环保负责人):统筹治理决策,对接环保部门/社区(处理投诉),协调施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