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VIP

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签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内蒙古浑河下游地区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5000年)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000年)的聚落分布示意图。这一分布变化折射出

A.农耕技术取得局部突破 B.先民生存空间不断拓展

C.社会层级分化趋势明显 D.区域协作机制逐步完善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如《地理志》多聚焦政区沿革,但民间兴起的博物典籍却广泛记载南北山川道路、风俗物产;其中万震的《南州异物志》、稻谷的《南方草木状》、徐衷的《南方草物状》、裴渊的《广州记》等被后世广泛引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政局动荡削弱官方学术主导地位 B.知识体系突破传统经典范畴

C.地理认知的提升依赖学者的游历 D.区域开发推动认知需求拓展

3.初唐至盛唐时,文人常以闲适心境描写田园生活,如王绩称:“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资税率不及,伏腊常有储”。中唐德宗以后,诗人的创作内容则日趋沉重,且愈发关注下层社会,如孟郊写道:“士有百役身,官无一处宅。丈夫耻自饰,袁须从讽白(哀白)”。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当时

A.赋税制度变革的社会影响 B.官僚体系膨胀的消极后果

C.儒家民本理想的实施障碍 D.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壁垒

4.《史记·赵世家》记载:程婴携赵氏孤儿“俱匿山中”,十五年后复仇。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则记叙道:程婴携赵氏孤儿投奔屠岸贾门下,使其从仇为父、习仇之艺,二十年后手刃仇敌。这一情节变动

A.蕴含着时代政治的隐喻色彩 B.旨在强化戏剧冲突的艺术效果

C.凸显了儒家伦理的教化功能 D.体现了市民文化的通俗化倾向

5.清明中期以前,商业发展与城镇化促使大量人口向城市移民,但这并没有让国家的所有百姓得到关照,总有一部分人无法融入生产性经济活动之中。他们的出路最终是向社会的下层流动,沦为乞丐等。这反映出

A.城市化加剧农村经济依附性 B.近代前夕盛世下的危机

C.传统经济结构阻滞转型效能 D.城乡流动性随阶层固化

6.下表为1840~1889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北京、芜湖、昆明、太原五地活动的人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时期

城市

1840~1849年

1850~1859年

1860~1869年

1870~1879年

1880~1889年

上海

5人

8人

约20人

约60人

约100人

北京

无记录

2人

5人

8人

14人

芜湖

无记录

无记录

无记录

2人

15人

昆明

无记录

2人

4人

8人

12人

太原

无记录

无记录

2人

5人

10人

A.条约体系深化扩大列强特权 B.近代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

C.法国在华殖民势力持续扩张 D.清廷对传教士态度的改善

7.民国初年,“在商言商”是多数商人恪守的信条。商界虽要求增加参议院席位,其意图仅为“使政府有所咨询,而商人得以陈述商情……庶于官商交际之间,无托格(互相抵触)不通之弊”。由此可知,当时

A.商人群体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 B.资产阶级未能引领革命发展方向

C.民主政治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D.实业救国恩潮影响社会政治实践

8.据老红军方桂英回忆:1933年2月,作为儿童团团员的她在和同伴巡逻时发现两人慌张入城。盘问时对方自称是逃壮丁的农民,欲向红军汇报敌情。方桂英仍存疑,直到村苏维埃主席到来并验明路条证实身份后才放行。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革命动员范围的普及 B.治安管理的军事化特征

C.基层管理的严密有序 D.群众性监察制度的覆盖

9.1948年5月,南通大生纺织公司在香港成立“南生行”,负责纱布外销和外汇结算,并迅速在广州、台湾设立分销处拓展外销渠道;同时,依托“南生行”的运作,公司在上海、广州、台湾等地的纱、布货款,得以港币、美元的形式汇至香港银行、美商大通银行等。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华资本控制的强化 B.国家经济秩序趋于崩溃

C.全国市场陷入分裂与隔绝 D.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10.右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漫画《“人呢?””都到北京去了!》。画面中,美国人向坐在标有“亚洲人打亚洲人”长椅上的蒋介石和李承晚问道:“人呢?”蒋、李二人无奈地向上指了指,并说:“他们都到北京去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1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