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伤寒学》教案.pdfVIP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伤寒学》教案.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

《伤寒学》教案

(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

临床医学一系04级中医学(涉外)专业

课时总计72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选用教材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主讲黄金玲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第1周3(月6日上午4〜5节)新安楼401教室

课程名称伤寒学教学对象2004级中医(科涉外)

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学.熊曼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课时2学时

掌握伤寒学的概念、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熟悉伤

教学目的

寒的辨证方法、治则治法与组方用药规律;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与要求

学术成就及其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伤寒学的概念、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概念。

课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导言(5):

设问《伤寒学》与《伤寒论》有何区别与联系,由此导入主题“《伤寒学》

定义、形成与发展、学科确立及伤寒涵义、发病、传变及辨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伤寒学的基定义(10):介绍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及其构成要素。

2、伤寒的涵义5(,):

3、《伤寒论》在伤寒学形成与发展中地位(30,)

1()地位、学术成就与渊源2(0,)

学术地位:经典、辨证论治专著、临床医书、必读课程

学术成就: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典籍、创立六经辨证体系、确立辨证论治原

教学过程则和方法、留下大量有效方剂、奠定方剂学基础。

设计学术渊源:继承《内》、《难》理论思想,确立辨证论治思想方法,奠定中医

临床学基础,并一直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⑵成书、沿革、版、流传(10)

提问:现时《伤寒论》是否为其原貌?引入主题“沿革”

成书条件:包括社会背景、立志医学及求实的研究方法(6)

版沿革:宋、赵开美复刻、成注4(〉

4、《伤寒论》辨证方法、治法治则、组方用药基规律(25,)

⑴六经辨证及其与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的关系(15,)

⑵治法治则(5,)

⑶组方用药规律5(9

三、结语5(,)

1、简述“伤寒学”的基概念,并说明确立“伤寒学”的依据。

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3、试述“伤寒”的涵义。

4、何谓“传变”?影响六经病传变的因素有哪些?判断六经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

复习思考题什么?

5、何谓“合病”与“并病”?两者有何区别?

文档评论(0)

zhuifengshaon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