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试试您身体上的“止汗穴”
出汗是人体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正常人在天气炎热、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进食辛辣等情况下出汗,均属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具有调节体温、排泄机体废物等保护性作用。
但如果是在安静状态下出汗,或是入睡后出汗、局部出汗,或汗液颜色或气味异常等,都属于病理性出汗。中医早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就对汗有记载,并认为异常出汗,即病理性出汗是身体异常状态的反应,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的表现。
中医常根据出汗多少、部位、时间、颜色及气味等特点判断病证。《景岳全书》“十问篇”中说道:“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在中医辨病辨证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医将异常出汗分为以下6种:
自汗白日汗出,动辄尤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中有言:“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自汗多由气虚所致,也可因内热熏蒸、汗液外泄或营卫不和等引起。
盗汗入睡即汗出,醒则汗止。其病因病机多属于气阴两虚。
战汗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全身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这是体内正邪交锋、多属正胜邪去的状态,也称为“暝眩”状态,是大病将愈的前兆。少数情况下,战汗也可能是正不胜邪、疾病加重的转折点。
脱汗又称绝汗,见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是正气衰弱、阳气欲脱的表现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记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绝汗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发冷、脉象微弱。
黄汗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常见症状为口渴发热、胸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常见于体内湿热蕴着者。
闭汗无论炎热、活动等都不出汗,体内却烦热难耐。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如果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也可能会闭汗。
由上可见,临床汗证病机较为复杂,有时并非气虚或阴虚单一因素所致,常是虚实寒热夹杂。因此,病理性出汗的调理需慎之又慎,必须到正规中医医院,请医生在辨明病机的基础上调理,擅自进补或者调理恐会适得其反。另外,战汗、脱汗已属于临床危急重症,应及时就医,不能擅自用药。
出汗过多,可能暗示着机体存在某种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典型症状之一,可伴有头发干枯、脱发、指甲变脆、消瘦等。如果经常在冬天或空调房里大汗淋漓,需要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糖尿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会出现出汗量增多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头和背部等),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的表现。
大汗淋漓是嗜铬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偶尔也会持續出汗。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按揉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再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八年制).pdf VIP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2010年修订)中英文对照.docx VIP
- 202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真题练习(单一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肝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通用ppt.pptx VIP
- 高职高等数学函数精讲精选PPT.ppt VIP
- 金属矿山全尾砂胶结充填胶凝材料技术要求.pdf VIP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解读PPT课件.ppt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docx VIP
-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课件示范文本_教师版.pdf VIP
- Yamaha 雅马哈 乐器音响 DM3 Series Reference Manual 用户手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