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膏方制备工艺实施方案.docxVIP

传统中药膏方制备工艺实施方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中药膏方制备工艺实施方案

前言

膏方,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与养生智慧。其以“辨证施补、量体裁衣”为特色,通过精细的炮制与熬制工艺,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浓缩于膏体之中,具有口感宜人、服用方便、疗效持久等优势,深受民众喜爱。为规范传统中药膏方的制备流程,确保膏方质量,传承与弘扬这一古老技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本方案立足于传统工艺的核心要点,结合现代操作规范,旨在为膏方的制备提供一套系统、严谨、实用的操作指引,以期制备出高品质的传统中药膏方,服务于民众健康。

一、处方审核与药材准备

(一)处方审核

膏方制备的首要环节在于处方的精准性与合理性。执业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气候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辨证论治后开具膏方处方。药房专业人员需对处方进行细致审核:

1.君臣佐使配伍:审视处方中各味药材的君臣佐使关系是否清晰,用药是否紧扣病机,有无配伍禁忌。

2.药材品种与用量:核对药材名称是否规范,有无别名、混淆名,确保品种准确无误。同时,核查药材用量是否适宜,特别是毒性药材或烈性药材,需严格把关。

3.特殊要求:注意处方中是否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特殊处理要求,并在后续炮制与煎煮环节中予以落实。

(二)药材准备与炮制

药材的质量是膏方疗效的物质基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药材选购: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药材供应商,确保药材道地、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无硫熏或其他非法加工处理。

2.净制处理:对购入的药材进行严格的净制,包括挑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等,去除非药用部位及杂质。

3.炮制加工:根据处方要求及药材特性,对需要炮制的药材进行规范炮制。如地黄需酒蒸为熟地黄以增强滋阴补血之效;何首乌需黑豆汁蒸制以减毒并增强补肝肾之功。炮制过程应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标准,确保炮制品质量。

4.粉碎与切制:除胶类、贵细药材外,一般药材应根据其质地特性,切成适宜的饮片规格(如片、段、块、丝等),或进行适当粉碎,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二、制备工艺流程

传统膏方的制备工艺繁复精细,需耐心与细心,其核心流程包括: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分装与贮存。

(一)浸泡

将经过炮制加工合格的药材(除特殊处理及后下、冲服者外)置于洁净的非金属容器(如砂锅、搪瓷锅或不锈钢锅)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或符合药用标准的饮用水。加水量以淹没药材并高出3-5厘米为宜,具体可根据药材的吸水量灵活调整。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对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析出的药材,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浸泡的目的在于使药材组织软化,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二)煎煮

煎煮是膏方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1.第一次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浸泡液一同加热煎煮。先用武火(大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持续煎煮。煎煮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为1.5-2小时。在煎煮过程中,应不时搅拌,防止药材黏锅焦化,并注意观察药液的颜色与浓度变化。

2.滤过取汁:待药液煎至一定浓度,药渣质地变软,即可用洁净的纱布或滤布(建议双层)趁热滤过,收取药液。药渣应压榨,以充分回收其中的药液。

3.第二次煎煮:将滤取药液后的药渣,加入适量的水(水量较第一次可略少),再次煎煮。方法同第一次煎煮,但时间可略缩短,一般为1-1.5小时。

4.合并药液:将两次煎煮所得的药液合并,静置沉淀一段时间(通常4-6小时或过夜),使药液中的细小杂质沉淀。

(三)浓缩(熬膏)

浓缩是将煎煮所得的药液进一步蒸发水分,使其逐渐浓稠,为后续收膏奠定基础。

1.澄清与滤过:将静置沉淀后的药液,通过虹吸或倾泻法,取上清液,并用洁净纱布或脱脂棉滤过,去除沉淀物,得到澄清的药液。

2.蒸发浓缩:将澄清药液置于洁净的夹层锅或铜锅中(传统多用铜锅,认为其导热均匀,且某些成分与铜可能发生有益的络合反应),先用武火加热,使药液快速蒸发水分。随着药液逐渐浓稠,应改用文火,并不断用长柄搅拌器搅拌,防止锅底焦化。此过程称为“熬膏”或“浓缩成清膏”。

3.清膏标准:当药液浓缩至一定程度,用搅拌器挑起药液,其呈“挂旗”状(即药液黏附于搅拌器上,呈旗帜状缓缓流下,不滴或滴速缓慢);或取少量药液滴于滤纸上,边缘不渗出水迹,中心凝聚成珠,此时便得到了“清膏”。

(四)收膏

收膏是膏方制备的点睛之笔,关系到膏方的稠度、口感、色泽及保存。

1.胶类烊化:将处方中的胶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先用适量黄酒或水浸泡软化,然后置于蒸锅中隔水蒸化,或加入适量清膏液,用文火加热搅拌至完全融化,备用。烊化胶类时需注意搅拌,防止黏锅。

2.加入辅料:根据处方要求及患者体质,可加入适量的蜂蜜、冰糖、红糖、饴糖或木糖醇等矫味辅料。一般先

文档评论(0)

冬雪春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教师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