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物业公司服务不达标维权
住在小区里,谁不希望推开门是干净的楼道、亮堂的路灯,遇到问题打个电话物业就能上门解决?可现实中,很多业主都经历过这样的糟心事:垃圾堆积三天没人清,电梯故障半个月修不好,门禁坏了半年成摆设,甚至连公共区域的广告费都不知道去了哪儿……当物业公司的服务与承诺相差甚远时,业主该如何有理有据地维权?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为什么物业该做好这些服务”“常见的不达标表现有哪些”“维权前要做哪些准备”“具体该怎么走流程”到“如何预防问题发生”,一步步说清楚。
一、先弄明白:物业公司的服务义务,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很多业主觉得,物业的服务就是“收物业费”,至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全凭物业自己说了算。其实不然。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条和《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合同本质上是“服务合同”,物业公司的义务是法定+约定的双重约束——既包括法律明确规定的基础服务,也包括物业在合同里承诺的额外服务。
(一)法律规定的“必做项”:基础服务有标准
环境卫生管理:小区公共区域(楼道、电梯、绿化带、垃圾桶周边)的日常清扫、垃圾清运必须及时。比如,普通小区一般要求垃圾桶每日至少清运两次,楼道地面每周至少清扫三次,电梯内壁每日擦拭。
公共设施维护:电梯、消防设施、路灯、门禁、健身器材等公共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像电梯,必须每15天进行一次专业维保,故障报修后一般应在24小时内响应;消防设施要每月检查,确保灭火器压力正常、消防通道无堵塞。
安全秩序维护:门岗值班、监控设备运行、巡逻频次都有要求。比如,封闭式小区应实行24小时门岗值守,主入口每小时至少巡查一次,监控录像需保存30天以上。
绿化养护:草坪要定期修剪(一般每季度至少一次),树木要防治病虫害,枯死苗木需及时补种。
公共收益管理: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公共区域停车位收费等收益,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物业必须单独记账、定期公示(一般每半年公示一次收支明细)。
(二)合同约定的“加分项”:看物业承诺了什么
除了法律规定,物业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或《物业服务合同》里往往还会承诺更细致的服务,比如“提供24小时热水维修”“快递代存服务”“节日景观布置”等。这些条款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举个例子,如果合同写明“每周三、六对楼道窗户进行玻璃擦拭”,但物业从未执行,就属于违约。
小提醒:很多业主没看过自己的《物业服务合同》,建议翻出来看看——这是维权时最重要的“标尺”。如果是开发商指定的前期物业,合同可能在购房时一并签署;如果是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合同会在小区公告栏公示过。
二、服务不达标,常见的“槽点”有哪些?
说一千道一万,业主最关心的还是“我们小区的物业到底哪里没做好”。根据大量业主投诉案例,以下几类问题最集中,也最容易引发矛盾。
(一)卫生服务“打折扣”:垃圾成山、楼道积灰
最典型的是垃圾清运不及时。我曾听一位业主说:“夏天楼下垃圾桶堆成‘小山’,苍蝇嗡嗡飞,找物业,他们说‘垃圾车坏了’,结果垃圾车‘坏’了整整三天,直到业主集体堵门才来清理。”还有楼道清洁,有些物业只扫地面不擦扶手,时间久了楼梯扶手油光发亮,摸一把满手灰;电梯内壁更是“重灾区”,广告贴得乱七八糟,按键缝隙里全是灰尘。
(二)设施维护“拖延症”:坏了不修、修了又坏
电梯故障是高频投诉。某小区业主反映:“电梯一个月能停三次,有次我妈被关在里面20分钟,按紧急按钮半天没人接,后来还是邻居打电话叫的消防员。”更气的是,物业总用“等配件”“师傅忙”当借口,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还有路灯,一到晚上黑黢黢的,业主摔了跤找物业,对方说“灯泡缺货”,结果过了半个月,业主自己买了灯泡换上,物业反而说“我们正准备处理呢”。
(三)安保管理“形同虚设”:陌生人随意进出,监控成摆设
很多开放式小区的门禁系统长期损坏,外卖员、推销人员随便进出,甚至发生过盗窃事件。有位业主家被盗后调监控,发现关键时段的录像“刚好坏了”;还有门岗保安,白天坐在岗亭里玩手机,晚上直接脱岗,业主深夜回家得自己开门禁。更离谱的是,有些物业为了省成本,把保安换成退休老人,既没有培训,也没有巡查记录。
(四)公共收益“一笔糊涂账”:广告钱、停车费“消失”了
这两年,公共收益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某小区电梯里装了10块广告屏,业主问物业“广告收入多少”,物业说“没几个钱,抵了物业费”;还有公共区域划的停车位,每辆车每月收200元,但物业从未公示过收了多少、用在哪里。更有甚者,物业把公共区域租给快递驿站、卖菜摊,租金直接进了自己腰包,业主完全不知情。
三、维权前的关键一步:收集证据,让“吐槽”变“铁证”
很多业主一肚子委屈,找物业理论时却被反问“你说服务差,证据呢?”结果只能干着急。维权的核心是“用证据说话”,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这几件事。
(一)固定“问题现场”:拍照、录像要讲究
发现问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