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森林消防队规章制度
清晨五点的哨声刚响,后山的雾还没散透,队部的走廊就响起此起彼伏的脚步声。老班长总说:“咱森林消防队的规矩,不是刻在墙上的纸片,是刻在骨头上的保命符。”入行十年,从跟着老兵学打防火隔离带,到现在带新队员爬火场,我愈发明白:一套管用的规章制度,是把散沙攥成拳头的力,是让每个队员平安回家的绳。下面,就从咱们日常最要紧的几个方面,聊聊这看似”琐碎”却生死攸关的规矩。
一、日常管理:细节里藏着战斗力
1.1作息制度:跟着太阳和火情调表
咱们的作息可不像机关单位”朝九晚五”,得跟着季节和防火期走。防火重点期(一般是春秋两季干燥时段),清晨5:30必须起床,先组织30分钟晨跑——不是普通的慢跑,是负重5公斤(水袋、急救包、工具包)绕营区后山跑3公里,模拟火场奔袭状态。上午8点到11点是技能训练,午休从12点半到14点,但哨音一响就得立刻起身——火场可不等你睡够。下午15点到17点是装备检修时间,18点晚餐后有1小时体能加练,比如扛着15公斤重的风力灭火机做折返跑。到了非重点防火期,作息会灵活调整:夏季天亮得早,晨跑提前到5点;冬季天黑得快,晚训时间缩短,但夜间拉动演练的频率会增加——毕竟山火可不管几点钟。
1.2内务规范:装备比命还金贵
队里有句老话:“被子叠不方,水带拧不直;装备摆不齐,火场要吃瘪。”宿舍里,每个人的床铺必须”豆腐块”,但更严的是装备柜:灭火服必须悬挂在距地面1.2米的挂钩上,避免沾灰受潮;水带要按”8”字折叠,每圈直径不超过30厘米,这样展开时才不会打结;油锯、割灌机的链条必须涂油保养,每周五下午要拆开检查齿轮磨损情况——我刚入队时偷懒没擦油锯链条,老班长指着链条上的锈点说:“这不是铁,是你在火场里的救命工具。等山火扑过来,你拉不动锯子,耽误的是整片林子,更是战友的命。”
1.3请销假制度:火场面前没有”特殊情况”
队里实行”三级审批”:请假1天以内,班长签字;1-3天,中队长审批;3天以上,必须大队长点头。但有个铁规矩:防火重点期、预警响应期间(比如连续高温无雨),除非直系亲属病危,否则一律不准假。记得去年清明前,小张的婚礼定在4月5日,可赶上连续15天没下雨,队里启动二级预警,他主动把婚期改到了6月。他说:“咱这身衣服穿一天,就得认这个规矩——山火不等人,队友更等不起。”归队后必须第一时间到值班室销假,超时1小时算迟到,3小时以上算擅离岗位,直接影响当月考核。
二、训练要求:把每个动作刻进肌肉里
2.1基础体能:火场就是”移动的体能测试场”
森林消防的体能训练和普通体能课完全不一样。3000米跑要负重10公斤(包括2瓶1.5L水、急救包、备用手套),及格线是14分钟;单杠引体向上要做20个才算合格,但火场里你可能需要拉着树藤爬45度陡坡,所以训练时会在单杠末端绑上20公斤沙袋,模拟拖拽装备的状态。最”狠”的是”负重登山”:背着30公斤装备(风力灭火机10公斤、水袋15公斤、工具5公斤),爬3公里海拔上升500米的山路,必须在50分钟内完成——这是模拟从山脚到火线的急行军,晚一分钟,火势可能就蔓延一片林子。
2.2专业技能:每个工具都是”第二把刀”
风力灭火机操作:启动时必须先关闭阻风门,拉绳要快而稳(我刚学那会儿,因为猛拉绳导致启动器损坏,被老班长罚拆了3台机器重装);灭火时要站在上风位,风口与火线成45度角,一次扑打宽度不超过1.5米——这是血的教训,曾有队员站在下风位,被火浪灼伤面部。
水泵架设:水带铺设要避开尖锐岩石,接口必须用卡箍固定(有次山涧边石头划破水带,水压上不去,差点让火线连成片);扬程超过50米时,必须采用”接力泵”,每台泵间隔不超过200米,防止压力过大爆管。
开设隔离带:用割灌机清除半径5米内的灌木,深度要挖到腐殖土层以下(约15厘米),确保没有可燃根须残留;用铁锹翻土时,土块要细碎,避免形成”火桥”——去年扑救某起山火时,就是因为隔离带土块太大,火星从缝隙里窜过去,导致二次复燃。
2.3模拟演练:把”假火场”当”真战场”
每月至少组织2次全要素演练,内容包括夜间扑火、复杂地形(悬崖、峡谷)救援、跨区域协同作战。演练时必须全程记录:无人机航拍火场态势,记录仪拍摄队员操作,结束后逐个镜头复盘。有次夜间演练,新队员小王没检查头灯电量,结果在林子里摸黑半小时,复盘会上他红着眼说:“要是真火场,这半小时够烧了半座山。”现在队里规定,每次演练前,班长要逐个检查队员的头灯、手电,确保电量满格,备用电池装在固定位置(左前口袋)。
三、执勤备战:24小时的”弦”不能松
3.1装备维护:“日常多擦一把,火场少流一滴血”
装备库实行”三定”:定位(每个装备有固定摆放位置)、定人(每台机器有专属维护员)、定时(每天早检查、每周大检修、每月全保养)。比如风力灭火机,每天出操前要检查油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